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67460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中国多元文化教育摘要: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多元共存、平等发展”,东西方都应 用理解、尊重、鉴赏的视角审视对方文化,加强文化合作交流,这是人类的共同 目标和愿望。多元文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引入我国。然而,中国具 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盲目地照搬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 会格局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上,应该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使之 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作为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

2、, 多元文化教育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是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是为 在多民族的多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 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 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演变至今已形成了一场广泛 影响世界教育发展的国际运动。随着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学者对 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使之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个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多民族国家的关注。 许多 国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定义过多元文化教育, 虽然各国说法不一,但大体 涵义相同。美国学者盖伊(Genen Gay)认为

3、:“一种明确的多元文化教育哲学的阐述对 于学校课程发展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应该是美国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问断的特征。学校应该教学生真正地将文化和民族多样 性作为美国社会标准和有价值的东西而加以接受。这就意味着应该接受真实的、 不同民族群体的知识,并培养适当的对于不同民族群体的历史、 文化遗产、生活 方式以及价值体系的态度。应该接受不同民族群体存在的权利,理解民族群体的 生产类型的有效性与可变性,扩大个人在自己社区和其他社区中有效运作的能 力。将保存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保持美国社会的丰富性和伟大性的方法,而加以促进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学家班克斯(James A.

4、 Banks)对多元文化教育概念 的阐述,获得了许多学者的认可。他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社 会改革运动,其目的是改变教育的环境,以便让那些来自于不同的种族、民族、 性别与阶层的学生在学校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假设,与其 让那些来自于不同种族、民族、性别与阶层群体的学生仅属于和保持本群体的文 化和性别特征,莫不如让他们在教育领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成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趋于一致,综合起来, 大致可以这样进行表述:多元文化教育应使所有学生(不仅是少数民族学生)不 论其性别、种族、宗教、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认

5、识和理解社会中的各 种文化、包括学生自身所属的文化,以及具有普遍性的为各民族共享的国家主流 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必须帮助学生获得在国家主流文化中生存所需要的认识、技能和态度,同时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本民族亚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亚文化中生 存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了解社会不公及其原因,提高他们在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适应能力,是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实现的目标。 简言之,多元文 化教育就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出发点。 在各集团平等的基础上,为促进不同文化 集团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种共同平等的“异文化教育”。二、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多元文化一经产生就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灵活的可移植性,它

6、在很多领域诸如人类文化问题、民族问题、不同社会群体问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 国,虽然多元文化教育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仍不成熟,但在人们进行摸索的过程中,它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 多元文化教育为我国提供认识文化冲突、构建和平的新视角文化冲突是不同文化间关系的一种主要状态,它是指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 功能和力量释放过程中由于差异而引起的互相冲撞和对抗的状态。由于文化间所 CarlA . Grand(Eds)(1997) . Multicultura Education : Commitments, Issues andApplicati on s,P95-96 By t

7、he Associati on for Supervisi 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 nt 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 139页. 存在的各种差异,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 免的。我国无论是从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来看,还是从地域、阶层、社会群 体柬看,都有文化多元现象。面对多元及由此导致的文化冲突纷杂, 多元文化教 育提供了认识文化冲突的新视角,它倡导不同文化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优劣、好 坏之分。通过教育手段向全社会推广此观念,当人们接受和树立了多元文化观念 的时候,就不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异种文化,

8、 不会存在非我族类,皆是落后的 思想。这对个人发展和平等、和谐、包容的社会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二)多元文化教育能够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教育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问 题。文化的发展具有两面的特征。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简单的同质化或同一化, 也不是简单的不同文化的融合,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文化的相互融合 和多元发展两种趋势。一方面,不同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与其他文化的 交流与碰撞,在长期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对其他文化进行吸收的过程, 也必然 会被其他文化所部分地吸收,如此就形成了文化的融合。吸收他文化转变为自身

9、文化的过程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同一化或同质化,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文化的再生 产。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显著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是各种文化在千百年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起来的,是各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 本。所以文化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它是以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为前提的。并 且两种文化的吸收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简单的“同化”或“合一”的过程,全 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趋同”甚至“同一”或“混一”、“同质”,而是在新的基础上产生新质和新的差异。世界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 代的各种文化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历史。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文化都经历着 生存与变革的考验。不管是发展

10、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文化, 每天都在发生着变 化。对社会文化的促进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特殊价值。多元文化教育为社会文 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主张文化间平等对话和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 各种文化,不管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视野中都是世界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尊重和理解他种文化,在他文化中吸取发展的营养,自 身的文化才会长盛不衰。多元文化教育在教育界秉承多元文化思想,倡导不同文 化的平等交流与碰撞,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借助教育手段保持了文化 的多样性,并促进了新质文化的诞生。(三)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民族教育,实现教育平等民族问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11、 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 科学的基础,总是与民族矛盾和民族关系相伴随的, 因而重视文化教育是从根本 上解决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的前提。民族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部 分,民族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更是我国民族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且在发展国家 文化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忽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教育都会使整个中 华民族的文化失去应有的色彩。多元文化教育所持有的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共 同发展的观点为民族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了良好基础。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平等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既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前提,又是实现教育

12、民主化的 重要内容。多元文化说明所有受教育者(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群体,例如性别、民 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或特殊者的那些群体)应该在学校里体验到教育 的平等。它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改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追求全社会的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在中国教育中出现的很多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因 为对他者文化和自身的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偏见和歧视乃至更严重的问 题。而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反偏见和歧视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够帮助受教育者走出 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形成以平等、宽容、接纳而非歧视的态度对待处境不利的弱 势群体价值观。这有利于消除教育差异,推动教育平等事业的进程。(四)对特殊文化群体的教育表

13、现出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仅仅局限于民族和种族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对象的范围正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扩展。 例如,残疾人是特殊的一类文 化群体,由于残疾人群体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性,他们之问的交流显得相对容易和融洽,同类残疾人之间基于共同的身心特征更易于形成交流群 体。残疾人群体文化也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一方面是指残疾人群体文化与正 常人文化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指由于残疾人类型的多样性而形成的不同文化 类型。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残疾人更好地融入正常人的世界,有利于正常人理解 和帮助残疾人群体和个体,有利于残疾人群体自信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进而推动人类文化

14、的向前发展。除了残疾人文化群体之外,其他特殊文化群体的 教育也是多元文化教育所应关注的对象。三、多元文化教育的抉择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是民权运动的产物, 是在同化教育失败以后不得不采 取的一种点缀式教育,它是被动的,缺乏真正的使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核心要素 和稳定的一体的教育模式。世界各国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做法不尽一 致,这主要是“本土化”的结果。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面对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必须通过“中国 化”、“本土化”来完成外来的多元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沟通、融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15、与和谐 是我国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一大挑战。人们应该承认我国各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文 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各民族文化存在与享有的相对性与合理性。21世纪随着科 技、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人类文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各民族在各领域文 化共同性迅速扩大的同时,应该尽量设法保护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保留几千 年创造的文化的多样性。因为,某种文化与文明的丧失,将不会再重现或复制。 那么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范围内处理好多元文化与国家一体化的关系问题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很大的成就, 如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 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完全适用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人类学家滕星教授通

16、过多年对国外民族教育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潜心研 究与分析。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研究领域首先提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也 称“多元一体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为解决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冲 突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形成的依据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无论主体民族 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自我文化 传递与民族间的文化往来,各民族在文化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 点。不仅主体民族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文化, 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打上了主体 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多种民族并存,共同组成代表某一个多民族国家的 “共同文 化群体”,即形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土的“多元一体格局”从这一理论中 不难看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未来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然走向。四、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措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已经出现了全球化的特点,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