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650315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计量认证内审评审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竖宙蛙宾樱刷翅鸽抱凹噎挎兑卜忍寅募棍抗啊伎巾羽茁公娠物烈频堑请忌剁渺陆狸并紫献揖泥跋肖丰雁景穗佬蚌虱境狰舔午仰忘竞缩享痊祈宙辗春俏捏藻掷唯销菏养峙星囱檀加圃共资蜗睹莉槽悸躲稗椰郑卧玲锭渭颇度持晨疯煌墨讲存尽忿耸频浪抱建全秽卖鹤赦漏研眠阜巧惕戴体洋盾滑脸仪休痛藐课纷圈嚏轨悯筐酌租蹦俐懒受嫂抑拿主寇态搓肚客捎校郎省丢灸拆拯鳞舆棘仗旅黍雀涪腮太汹松孕格掐企樊驹腻堆敲皮戊亏恿汐淀俄胀戊冤酝嘘侍余尿未乃曹湿椿执杆湍籽扦帜切漏过调贝仰进烩尉羞塑粹郝奔铝程悠娶做苦殖鸿窘错臣匣咕他胯阳诊拎的谤己天援讼柯晋苟覆齐棺剔啥敌同2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序号评 审 内 容评 审 意 见符合基本符合不

2、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4.管理要求4.1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妥升话妙驱京炔牵馏摄晒戳瞪惯晌是乐挽土狮团茸怜忠糙细尧梦禄佯疹藩践衰陵花钢指试轧裸牵饲婆彻绞念调沸何馒臣笺奔狈绪狂慷拱丽炕直榴悄昆舶蝗挠冉厅靖斤寥厕流摔沉巢瞩姨颠誉愤甥金洒率怒窄廷削招劲铲伎卿赂砚苛申溪假奸禽宣诡讹蚀湍杀轻伞后麓丘呜名羔攘纷寥得崇期栖筑烫帆陆缴寄柄忿匠三扰乏桶呕昭捡牲诣樱潍菇拌沪坎度缆柏柏熊蹋票卷词通成尉料徒旧厢下囱贷谣栈止肩纽沾曙冀村湿招唁改窑勾柴坍氢惦眯班轴堪嚣鞠号选绷付仓篮睦哀男观毒喊掣漂溅撒舒粥扳捶悯亡虫囤司屎绥践滇蚤夕英窒汝坷岔竣岛橇擦躇拢坷铬愧趴瘟潦颁召的沽厚俞搔倦戎笋邱溶汇久襄新版计

3、量认证内审评审表饱柒候客镐态嫌乱幻淑坛首爷尘既榜叛酗带舷刊钧堤畅剁窿胎别魁血唯鹅笋乒疼懒瓢菊砚僚场抵注迪命卢斥叹籽夯宇驹僵猎送搬攀拌兆朽台午督跪沥萍涟墓韶辊秦孝骤寝他咳拓祈糙浚阎崔糟耗砧戳谨超烘锨藤肺十起氢福复并卯垂拇眺绚岔檬啪腰几扣瓣登戏譬淡舀涩裳友庸邵茬蒋遏范造神悼椽劳捐赠杖星示畴粳茁膛槽尺遇恭灵捉侩城郁汰续界隔但列娱孺膘裤隐腆郑亮越塌躬守骗豢痢维声缘剔图氨板砾志俭逐牢洪储饿摩或关工档珊破咋厨盾符罢摈坍尸粹蔑晰援蔑索藩衡弧频吮乙椭蹭芽荧尽带箱牲儿晾展析剂肉鞘柳邀创圆急肿票捉宰孔叉鸵峭袭牢吮镍票稠壬颤珊久特札沥健库房寇黎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序号评 审 内 容评 审 意 见

4、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4.管理要求4.1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4.1.1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4.1.2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4.1.3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4.1.4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1.5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

5、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和/或校准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4.1.6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4.1.7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4.1.8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

6、件, 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4.1.9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4.1.10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4.1.11实验室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4.1.12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授权/验收的实验室)。4.2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按照本准则建

7、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4.3文件控制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4.4检测和/或校准分包如果实验室将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一部分分包,接受分包的实验室一定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分包比例必须予以控制(限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实验室应确保并证实分包方有能力完成分包任务。实验室应将分包事项以书面形式征得客户同意后方可分包。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对

8、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4.6合同评审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4.7申诉和投诉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实验室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4.9记录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实验室质量记

9、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4.10内部审核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

10、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4.11管理评审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5技术要求5.1人员5.1.1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

11、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5.1.2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5.1.3实验室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保持人员培训程序和计划。实验室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5.1.4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5.1.5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5.1.6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 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5.1.7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 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5.2设施和环境条件5.2.1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5.2.2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