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模块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 一是课程模式的陈旧,造成 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 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 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 学习内容脱离学生 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 觉以致于造 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教学效果难 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 职业能 力分析'p 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模块化项 目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组织机构1、成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吴安安副组长:魏松青刘远华口 4U * 业H成员:杜崇辉徐楚良李曙军李晓红丁清鸿钟声卢晔吕小明田建伟李祖福2、成立模块化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刘远华副组长:李晓红丁清鸿成员:吕小明田建伟李祖福汪祥林杨双喜姚美祥张品卢红霓王勇葛三龙方含芬李先明曹清良方国文钟秀沈阳郭琼三、基本要求课程模块化是在分析k 各专业学生任职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将课程 内容按知识 和职业能力要求,编排出合理的课程模块。
通过课程模块化,使学生 每完成一个模块 的学习就能掌握一项职业岗位能力 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要充分 考虑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组成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技能;教学模块中应有 实训环节 或仿真模拟操作,与学生技能竞赛标准相融合,与职业资格标准(考证)相融合教 学内容的筛选应遵循“四维依据”:一是以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 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 要为依据;二是以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技能需要为依据;三是以中职学 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四是以学科特点 为依据课程模块应根 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划分为必修和选修模块,使学生学习的 选择度更大,一方面保证学 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得 某些课程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 能够通过选修其他课程(如技能性课程),获得足 够的学分,顺利完成学业使教学更 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能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的要求,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 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模块 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应用性强;强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 形成组织教学内容;每个模块内容不多,讲究“必须、够用”,针对性强;模块之 间可以灵活组合,每个模块组合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课程模块更新效率 高,可以及时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 工艺、新手段。
四、 建设目标1、 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进行整合,结合综合实训、 技能竞 赛和岗位考核,初步形成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能真正得到收益 为落脚点, 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贴近就业,贴近生产实际的专业课教学模块2、 树立为专业服务的理念,逐步形成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尊重学生 的个体 差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为各相关专业配套服务的文化课教学模块和素 质拓展模块3、 改革现有的单一的以书面试卷闭卷考试为主的课程考试体系,完善学 分制, 形成以综合全过程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技能技术资格证书(考证)和技能竞 赛为支撑 的学生评价标准五、 具体措施1 、、模块化课程建设以现行的教研组为单位和主体,在教学校长指导 下进行各教研组组长要积极动员本组教师收集资料、信息,加强学习,投入模块化 课程建设 实践中,投入积极性将作为各教研组学期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 一2 、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各教研组要根据课程内容按知识 和职业能力要求,定人、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间编排出合理的课程模块,形成专 业 模块结构表(附一)和课程教学模块结构表(附二)按时交教科室归档 模块的 设计暂时不成熟没关系,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关键是行动起来,投 入到研究 之中3、各专业在研究进行过程中遇到与传统体系相矛盾,或与常规管理要求相冲 突的地方,由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会商解决,重大问题由校长室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