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355390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第一章 思想品德学科基础知识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自然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否是可知的)(三)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一元论和二元论(四)党性: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五)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物质决定意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六)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

2、本类型及存在根源: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意识第一性。主观唯心主义将人的主观精神(感觉、心、意志)作为第一性;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唯心主义的根源有三点:1、阶级根源:历史上反动保守阶级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低下,片面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3、认识论根源:将主客观分离,将认识的某一片段夸大与绝对化。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产生的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二) 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三、 物质观与实践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 意识是物质作用于人脑的机

3、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3、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6、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7、 实践的主体是人,按社会构成分为社会、集团和个人主体8、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四、 联系与发展1、 联系定义:指事物之间及实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2、 发展定义: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

4、由有序向无序的运动变化过程。世界观: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3、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观: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是矛盾观点。矛盾观点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以既对立又统一的方式而存在的。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即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相对同一性和绝对矛盾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第三部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一章 思想品德课教学概述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基本理论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理念(一) 以思想性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二) 以综合性为原则思想

5、品德课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课程。(三) 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学科教育教学都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但思品课教学中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步(四) 注重实践 涵义:一、教学体现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二、教学目的要指向学生的实践活动。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意志落实到道德实践上,这是思品课的终极目标。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特点及规律(一) 本质宏观:课程的实现与开发过程中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交往过程微观: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生学习心理内部各因素的关系 问题,是学生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共同作用和发展的问题教学过程

6、的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二) 特点1、 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预设性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授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内容作出预期和筹划。生成性是指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 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 重过程与重结果的统一过程是实现途径,结果是最根本要求。(三) 基本规律1、 含义: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与学之间的固有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2、 规律:(1) 认识的渐进性(2) 认识的曲折性(3)师生互动规律三、 教学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

7、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四大特性。“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1、 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思想即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要求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相近、相通2、 贴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3、 贴近实际: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品德规范的养成联系实际,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

8、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三贴近”原则,增强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一、 组织形式(一) 近现代学校教学组织形式1、 班级授课制萌芽于16世纪的西欧,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我国采用,始于京师同文馆。2、 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他们中的佼佼者,即“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3、 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建。为学生分别指定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由疑难时请教

9、师辅导。学生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二) 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 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主要有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两种类型。优点: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对待教学上,学生、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的相矛盾3、快班学生容易骄傲,普通班、慢班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2、 特朗普制称为灵活的课程表。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实践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优点:

10、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研究的能力,并有利于学会说呢过获得多种渠道的信息。3、 小队教学采取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果,通过分工协作,在教学工作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人物,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优点:是一种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师的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方式,可以使每个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得到有效发挥,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提高。4、 合作学习二、 基本环节(一) 课堂导入 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导入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1) 情境式导入(2) 材料式导入(3) 问题式导入(4) 衔接式导入 (二) 课堂组织教学过程的

11、核心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1、 教师要更新观念、目的明确2、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 教师要重视集体风气的形成4、 教师应具有教学机智5、 教师要发扬民主,提出合理要求(三) 课堂收束1、 语言精练,紧扣主题2、 前后一致,首尾呼应3、 形式多样,新颖别致(1) 总结法(2) 运用法(3) 拓展法(4) 悬疑法 (5) 升华法第二章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及学习模式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一、 情境教学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组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12、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一) 创设情境的途径1、 生活展现情境2、 音乐渲染情境3、 表演体会情境4、 语言描述情境(二) 注意事项第一,情境选择以学生为标准第二,情境的选择应与时俱进第三,情境教学应设置有意义的问题二、 活动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学习知识的课程教学方法或过程。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一) 活动教学的主要模式1、 技能操作类2、 情感发展类3、 问题解决类 三、体验式教学 教师通过在教学过

13、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分享,获得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生动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去。(一) 类型1、 在触景生情中体验2、 在小组讨论中体验 3、 在辩论赛中体验4、 在实验室中体验5、 在社会考察中体验6、 在小舞台中体验(二) 注意事项1、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体验2、 教学过程应注意创设情境3、 教师应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四、 案例教学(一) 基本步骤1、 确定目标2、 选择案例3、 案例分析4、 案例总结与点评(二) 注意事项1、 从生活中精选案例2、 运用案例要得当3、 引用案例应注重方向性五、 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在

14、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一) 主要步骤1、 定题2、 分组3、 组织讨论4、 评价总结(二) 注意事项1、 材料的选择2、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3、 合理分组4、 注意求同存异六、 学导式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一) 主要环节1、 自学2、 解疑3、 精讲4、 演练5、 小结(二) 注意事项1、 教师的主导作用2、 教学计划的制定3、 课前准备与课后反馈七、 讲授式教学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一) 类型1、 逻辑归纳型(事实、概念学习)2、 逻辑演绎型(原理)3、 练习型(事实、概念、原理)4、 控制型(培养或训练学生某种技能)(二) 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2、 讲授要富于启发性3、 注意讲授的趣味性4、 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第二节 思品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模式一、 研究性学习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二、 自主学习 学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