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348345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在的位置:课程介绍 理论部分 电子讲稿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7.1 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物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地貌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地形图的比例尺一、地形图的比例尺 1、定义 比例尺定义图上直线长度d与相应地面水平距离D之比。 式中:M比例尺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亦反。 2、比例尺的形式 1)数字比例尺 一般将数字比例尺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一个比较大的整数M表示。 M越大,比例尺的值就越小;M越小,比

2、例尺的值就越大,如数字比例尺1:5001:1000。 称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的地形图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20万、1:50万、1:100万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规定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系国家的基本地图,由国家专业测绘部门负责测绘,目前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一般由中比例尺地图缩小编绘而成。 城市和工程建设一般需要

3、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中比例尺为1:500和1:1000的地形图一般用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绘; 比例尺为1:2000和1:5000的地形图一般用由1:500或1:1000的地形图缩小编绘而成。 大面积1:5001:5000的地形图也可以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2)直线比例尺 优点:直接比量方便; 图纸变形的影响小 二、比例尺的精度地物地貌在图上表示的精确与详尽程度同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越精确和详细。 人眼的图上分辨率,通常为0.1mm。不同比例尺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平距,称为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 比例尺精度的作用: (1)确定量距精度 (2)确定测图比例尺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

4、式 地形图图式(topographic map symbols):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符号和方法。 一个国家的地形图图式是统一的,它属于国家标准。 地形图图式中的符号有三类: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 (1) 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1) 比例符号 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用规定符号画出的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房屋、较宽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 2) 非比例符号有些地物,如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路灯、检修井等,其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绘到图上,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是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3) 半比例符

5、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比例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2) 地貌符号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一般是等高线。(还有一些特殊地貌符号:如冲沟、梯田、峭壁、悬崖等) 等高线又分为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 在计曲线上注记等高线的高程; 在谷地、鞍部、山头及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地方和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上,绘制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称为示坡线,用以指示斜坡降落方向; 当梯田坎比较缓和且范围较大时,可以用等高线表示。 (3) 注记有些地物除了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外,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在图上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 7.3 地貌的表示方法

6、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其起伏的变化分为以下四种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在以下,比高不超过20m的,称为平坦地; 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在,比高不超过150m的,称为丘陵地; 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为,比高在150m以上的,称为山地; 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的,称为高山地。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 等高线1)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如图所示,设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岛,与某一静止的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线为一闭合曲线,曲线的形状随小岛与水面相交的位置而定,曲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将这些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

7、图纸上,这就将小岛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了。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示了小岛的空间形态。 2)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用表示,此图中为10m。 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也称为基本等高距。 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1m、2m、5m等。 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细部就越详尽; 等高距越大,地貌细部表示的越粗略。 但是,当等高距过小时,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将会影响图面的清晰度。 测绘地形图时,要根据测图比例尺、测区地面的坡度情况和按国家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基本等高距,见表

8、。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等高平距,用d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因此可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 3)等高线的分类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 首曲线: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用0.15mm宽的细实线绘制。 计曲线: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称为计曲线。计曲线的高程值总是为等高距的5倍。计曲线用0.3mm宽的粗实线绘制。(计曲线主要是为读取高程时方便一些) 间曲线:对于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当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征时,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绘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用0.15mm宽的

9、长虚线绘制,可以不闭合。 在某些等高线上可以绘一条短线(示坡线)表示斜坡下降的方向。 4)等高线的特性 a)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b)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内闭合。 c)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d) 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在交点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e)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千变万化

10、,但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由几种典型的地貌综合而成的。了解和熟悉典型地貌的等高线,有助于正确地识读、应用和测绘地形图。典型地貌主要有:山头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悬崖等。见图所示。 1) 山头和洼地图a、b分别表示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它们都是一组闭合曲线, 其区别在于:山头的等高线由外圈向内圈高程逐渐增加,洼地的等高线外圈向内圈高程逐渐减小,这样就可以根据高程注记区分山头和洼地。 也可以用示坡线来指示斜坡向下的方向。在山头、洼地的等高线上绘出示坡线,有助于地貌的识别。2) 山脊和山谷 山坡的坡度和走向发生改变时,在转折处就会出现山脊或山谷地貌。 山脊的等高线均向下坡方向凸出,

11、两侧基本对称。山脊线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也称分水线。 山谷的等高线均凸向高处,两侧也基本对称。山谷线是谷底点的连线,也称集水线。 在土木工程规划及设计中,要考虑地面的水流方向、分水线、集水线等问题。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在地形图测绘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鞍部 相邻两个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是山区道路选线的重要位置。鞍部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近似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见图。 4) 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如果用等高线表示,将是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陡崖符号来表示,如图a、b所示。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悬崖上部

12、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时,与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部分用虚线表示,如图c所示。 等高线的绘制 经过地形测量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了一些地形特征点:如山顶、山脚、鞍部以及一些地形的变换点。根据这些地形特征点,我们可以勾画出等高线,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用铅笔勾画出山脊线、山谷线这些地性线。山脊线可以用实线、山谷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2.在相邻两个碎部点的连线上,按照平距和高差成比例的关系,目估内插出两点间各条等高线通过的位置。 3.将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成光滑曲线,即为等高线。注意事项:1. 应对照实地情况现场勾绘,这样绘制出的等高线才会更真实的逼近实际的地形。并且应该一边求等高线通过点,

13、一边勾绘等高线,不要等到把全部等高线通过点都求出后再勾绘等高线。 2. 等高线为光滑曲线。 3. 注意加粗计曲线。 4. 高程注记字头朝北 等高线在注记处应断开。 7.4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由于图纸的尺寸有限,不可能将测区内的所有地形都绘制在一幅图内,因此,需要分幅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的分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另一种是按坐标格网划分的矩形分幅法。 1.梯形分幅1:100万地图的编号 目前,我国采用的地形图分幅方案,是按照国际统一规定进行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编号,然后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准,再进行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方法为:列

14、数:由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为一列,直到南北(南北纬至南北两极地区,采用极方位投影单独成图),将南北半球各划分为22列,分别用拉丁字母A、B、C、DV表示。 行数:从经度起向东每隔为一行,绕地球一周共有60行,分别以数字1、2、3、460表示。 这样,每幅百万分之一地图经差为,纬差为。 由于南北两半球的经度相同,规定在南半球的图号前加一个S,北半球的图号前不加任何符号。一般把列数的字母写在前,行数的数字写在后,中间用一条短线连接。 由于地球的经线向两极收敛,随着纬度的增加,同是的经差但其纬线弧长已逐渐缩小,则地形图所表达的范围会越来越小,因此规定在纬度间的图幅采用双幅合并(经差为,纬差为);

15、在纬度间的图幅采用四幅合并(经差为,纬差为)。这些合并图幅的编号,列数不变,行数(无论包含两个或四个)并列写在其后。例如北纬,西经的一幅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编号应为U-19、20、21、22。 1:50万、1:20万、1:10万地形图的编号一幅1:100万地图划分四幅1:50万地图,这样1:50万的地形图每幅的经差为,纬差为,并分别用甲、乙、丙、丁表示,其编号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乙。 一幅1:100万地图划36幅1:20万地图(从左至右),分别用带括号的数字(1)(36)表示,其编号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它本身的序号,如J-50-(28)。 一幅1:100万地图划分144幅1:10万地图(从左至右),这样每幅1:10万地图经差为,纬差为。分别用数字1144表示,其编号是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