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3482689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第一课时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第一课时教课设计教材剖析:将进酒是唐朝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此诗为李白长安置还此后所作,思想内容特别深邃,艺术表现特别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跑激荡,不易掌握。而通篇都讲喝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并且诗顶用赏识一定的态度,用豪放的气概来写喝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的确有某种悲观作用,可是反应了诗人当时找不到抗衡黑暗权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抗争的愉悦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沦中不可以做正面的抗争,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限制。理想的幻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怒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

2、,宣泄不满,排解忧虑,抗争现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叹息,又抱着乐观、通畅的情怀,也表露了人生几何当实时行乐的悲观情绪。全诗洋溢着激情逸兴,拥有优秀的艺术成就。教课目的:1 . 知识与技术 理解李白诗中的真实感情和艺术特点 熟背全诗2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议论法、比较赏析法3 .感神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建立踊跃向上人生价值观教课要点难点:1 . 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点和技巧2 .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感情教时安排:二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 . 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挚友元

3、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三人尝登高饮宴(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当 “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 ( 萧士赟 ) 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发抒。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喝酒放歌时的感情。二 . 朗读全诗:1. 诗中一会儿 “高堂明镜悲鹤发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会儿又“人生愉悦须尽欢 ”“烹羊宰牛且为乐 ”,究竟是 “悲愁 ”仍是“欢喜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 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纳于 “万古愁 ”,回应

4、篇首,如大河奔腾,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光阴易逝之深邃悲痛。因此读的时候要于痛饮纵歌之中掌握好诗人深邃的愁绪。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鹤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触光阴流逝, 应当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邃悲怆,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 ”要有气概。3. “人生愉悦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实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应当如何读?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表现,于深邃的悲绪中洋溢着临时的欢喜,应读得充满愉悦,并且是稍带夸张的愉悦。其中“岑夫子,丹

5、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愉悦之至,短句叠用,愉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 愉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4.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希望长醉不复醒 ! ”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示志向的要旨句,该如何去读?“钟鼓馔玉不足贵,希望长醉不复醒! ”是明志的要旨句,表达了歧视荣华荣华的高洁理想,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此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邃悲怆。5. “古来圣贤皆孤独,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当年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感情来。6. 最后 “

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收束全文,大家议论该如何读才能充足地表现出诗人的感情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狂放转入深邃的悲痛,应悲怆深邃。三 . 通读全诗,描绘出诗人感情的变化曲线图。光阴易逝 -自信狂放 -理想高洁 -古来圣贤 一同销万古愁(悲壮)-(愉悦)-(决绝)-(狂放)-(悲怆)第二课时一 . 赏析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鹤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 . 用长句开篇, 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诗人是如何创造这种气概的 ?选择 “黄河水 ”和 “海 ”两个意象,用 “天上来 ”和“奔腾 ”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 为我们创造

7、了一幅黄河之水突如其来,一落千丈,东走海洋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2 .联合第 3 和第 4 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安在 ?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好像黄河之水同样,势不行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光阴似箭的感触。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先言他物以惹起所咏之物 )。3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鹤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人采用了“明镜 ”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以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 “朝”与 “暮”、 “青丝 ”与 “雪 ”对照,极写人生易老之感触,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并且也蕴含着诗人盼望立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盼望与绝望。

8、4 .赏析 “悲”字的表现力。运用拟人的手法,仿佛 “高堂明镜 ”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由悲从中来,物如同此,人何以堪,深入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邃愁绪。人生愉悦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实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1. 诗人所说的 “人生愉悦 ”,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无愉悦, 有的是绝望与气愤。 这类 “愉悦 ”其实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成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近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因此尽欢,其实不是真实的 “尽欢 ”,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应出李白狂放的性格。2. “天生我材必实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对我们有什么启

9、迪?李白从貌似悲观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盼望用世的踊跃的实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 (启迪能够自由发挥,不名一格,但要言之成理)3. 赏析诗人筵席描绘。一是表现丰盛, 二是表现热情, 三是表现 “酣痛快乐 ”,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 但“且 ”字仍是带出来了悲愁,不过临时忘掉了不得志。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希望长醉不复醒!1 . 赏析短句的表达成效。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呼之欲出,恍然令人如闻其大声劝酒:“岑夫了,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 ”几个短句突然加入,不只使诗歌节

10、奏富于变化, 并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忘形到尔汝 ”。2 .如何理解 “钟鼓馔玉不足贵,希望长醉不复醒! ”所包括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 “我 ”天生实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青云直上,但是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 行路难 ) 。说荣华 “不足贵 ”,乃出于气愤。以下 “古来圣贤皆孤独 ”二句亦属愤语。古来圣贤皆孤独,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当年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1. 诗人说到 “古来圣贤皆孤独,唯有饮者留其名 ”时,为何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许多。再者, “陈王”曹植于丕、取两朝备受猜疑,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怜悯。诗情因此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本源于此。主人何为

11、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 赏析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的结尾艺术。A 诗情再入狂放, 并且越来越狂。 B 结尾之妙, 不单在于“呼儿”“与尔 ”,口气甚大;并且拥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察觉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神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踪迹的豪放知交断不可以出此。 C 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开篇之 “悲 ”关合, 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邃。 这“白云从空, 随风变灭 ”的结尾, 显见诗人奔涌跌荡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二 . 总结:将进酒情极悲忿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稳。与夸张手法不没关系,比方诗中屡用巨额数量字( “千金 ”、 “三百杯”、 “斗酒十千”、 “千金裘 ”、“万古愁 ”等等 )表现豪放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夸诞感,其本源就在于它那充分深沉的内在感情,那潜伏酒话底下如波浪汹涌的郁怒情绪。别的,全篇大起大落, 诗情忽翕忽张, 由悲转乐、 转狂放、 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 “万古愁 ”,回应篇首,如大河奔腾,有气概,亦有波折,纵横捭阖。 唐诗别裁谓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 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才是谪神仙面目 ”,此篇足以当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