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348263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人口素质提升机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提高人口综合素质锡山区教育局当前,锡山经济社会已全面进入了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 期过渡、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 跨越的新阶段,为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锡山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区教育局结合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教育为经济社 会发展培养人才、提升人口素质的行业特征,组织力量对全区人 口受教育水平和文化层次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简 要汇报如下。一、我区人口结构和文化素质的基本情况一)户籍人口截至2007年3 月底,全区户籍人口39.4247万人,其中6周岁以上人口为37.8422万人。其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见表一:)表一:6 周岁

2、以上户籍人口学历情况统计表区域大专及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6岁及以上人口全区1836457348160311114833378422东亭镇756013264272691779769461安镇镇282411166317432089371715羊尖镇14294778167911319039707鹅湖镇12315591190101499345447东北塘镇1151401811692787626225锡北镇16347894225941719852704东港镇253510637312122288673163注:信息来源为市公安局锡山分局人口信息中心 综合分析上表数据,对照周边县(市、区

3、)人口受教育情况,我区户籍人口文化素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人均受教育年限总体偏低。根据表一数据统计,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8.23 年,而无锡市公布的我区人均受教育年限 为 8.6 年。两个数据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 是市公布数据为当年实时抽样结果,而我区数据是依据第五次人 口普查(由锡山公安分局提供)情况,对总样本进行分析统计的 结果;二是从2001 年以来,锡山公安分局信息库中户籍人员学 历变化情况没有及时更新,有相当部分人员学历虽然提高了但由 于没有更新相关信息,以致无法正确反映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 三是与其他县(市、区)相比,我区没有在我区进行集体户籍登 记的大中专院校

4、、科研院所和高层次研发机构等,职业教育的事 业规模也明显偏小,客观上制约了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以致 区域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如滨湖、崇安、南长等区域(见下 表二)。表二:2005-2007 年市(县、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对比表年度市江阴宜兴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2005 年8.858.568.1610.1510.439.98.298.439.798.982006 年8.688.2310.2510.5410.048.388.489.889.112007 年98.3310.510.610.18.68.6810.019.82010 年121211.213.413.61311.511.512.

5、912.1注:以上数据为市公布数据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情况居中等水平。2006年我区人 均受教育年限增长了 0.09 年,增幅低于老城区和江阴市,2007 年我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了 0.22 年,之所以有一定的增幅, 主要还是得益于区政府加快推进产业提升、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加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等政策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人 均受教育水平(见下表三)。表三:20062007 年市(县、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情况对比表年度市江阴宜兴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06年增长 年限0.120.070.10.110.140.090.050.090.1307年增长 年限0.320.10.250.

6、060.060.220.20.130.69注:以上数据为市公布数据3、区域内镇际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平衡。根据表一数据显 示,我区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为东亭街道达 9.10 年,鹅湖镇最 低为 7.65 年,镇(街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主 要还是由于产业结构、地域因素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对人才的吸引 力所致,离城区较远的羊尖、东港、鹅湖等镇,其人均受教育年 限明显低于其他镇(街道)(见表四)。表四:2007 年各镇(街道)人均受教育年限统计表年度区东亭安镇羊尖鹅湖东北塘锡北东港2007年抽测8.239.108.237.827.658.368.118.02(二)外来人口截至2008年 5月,

7、在我区注册登记的外来人口达29.2369 万人,其中本省7.4611 万人,外省21.7493万人。在我区的外 来人口呈现以下主要特征:1总量大,增速快。2001 年,在我区注册登记的外来人口 为 5.6 万人,2006 年达到了 25.8 万人,外来人口年均增加 35.8%。到2008 年5月底止注册登记达到29.23万人,其中暂住 1 年以上的有 13.8554 万人。2人员结构“一低三多”。“一低”是指文化程度偏低,初 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84%,其中文盲占 5.8%。“三多”:一是 适龄劳动力多。在我区的外来人口中,劳动力(男,1860周 岁、女,1855 周岁)有 26.1445

8、万人,占外来人员总数的 89.4%;二是育龄妇女多。在 10.1887 万女性外来人口中,育龄 妇女占 81.2%;三是适龄学生多。截至2008 年春,全区幼儿教 育、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外来学生 16958 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 37.01%,其中学前教育3276 人,占全区幼教学生27.16%,小 学 14162 人,占全区小学生的46.12%,初中生2796 名,占全 区初中生的 18.49%。3从事职业“苦脏累险”。在我区的外来人口中,主要以打 工为主,集中分布在工厂、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 和艰苦性行业,占总数的 76.14%。部分是自由职业者,以小商 小贩、个体运输为主,占总

9、数的 13.09%。在校学生占外来人口 的8.8% ,真正的三无人员,数量不多,约占总数的136%。4举家定居逐渐增多。近年来,来我区的外来人员流动方 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以劳动力流动为主, 而现在则是以家庭形式进入我区的明显增多,亲友带亲友、老乡 带老乡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些人员暂住一年以上的超过 30%, 相当部分已在锡山居住数年以上,有的举家定居锡山,成为新锡 山人。(三)人才总量与流动情况1人才总量。从锡山公安分局人口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看, 截止 2007 年 3 月,我区拥有大专以上人员为 1.8364 万人。按 照人事局口径,截止到 2007 年 9 月,拥有人才

10、 8.88 万人,万 人拥有人才数为 1708 人(按照常住人口 52 万人计算)。2人才流动情况。近五年来,全区共培养输出了11890名 应届高中毕业生,还不包括直接到海外就读的大学学生,同期回 区内就业(含引进人才)的大学生8242人,净减3648 名优秀 人才(见下表五)。表五:2003 年2007年我区流动情况:年度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 年2007 年(19 月)当年升入高校数16362218264925172870当年回区内数571708135115754037注:当年回乡数为签定合同人数毁。二、我区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口变动中出现了严重“知识逆差”现象

11、。2003 年 2007年我区输送到高校 11890 人,尽管近两年我区加大了人 才引进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区还是净减少了 3648 名优秀人才。与此同时,23 万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外来劳 动者进入我区,低素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人,虽然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我区劳动力市场的短缺矛盾,对我区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 响,但某种意义上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区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给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知识逆差” 表明了我区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体力而非智力,也充分说明 了我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知识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的现状,低水平产业对高层次人才

12、缺乏足够的 吸引力,从长远看极不利于锡山未来的发展。(二)产品科技含量低、工艺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低 学历人员的“吸纳器”。调研显示,大部分外来人口承担着本地人员所不愿从事的苦、脏、累、险等工作,其中,18.64 万人在 企业务工,占外来人口总数的63.76%,3.53 万人从事小商小贩 活动,占外来人口总数的 12.1%,1.36 万人从事建筑业,占外 来人口总数的 4.65%。可见,我区的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企业单 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已经成为低学历人员的“吸纳 器”,这些企业注重使用廉价劳动力、忽视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 开展职工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三)常住人口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

13、“学历停顿”现象。2008 年我区 6 周岁以上常住人口中初中学历有 16.3288 万人,小学 学历 11.1581 万人,合计达到 27.4869 万人,扣除在校就读的 中小学生2.8829万人,实际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达到24.6万人。 2007 年,全区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 1516 人,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6527人,成人高中仅100 多人,初中学历人员“知识休 克”、“学历停顿”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区人均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成人学历提升的促进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工作合力不强。从2007年 9 月我局对全区13 家企业及其196名职工开展 的学历提升需求调研来看,规

14、模企业、著名企业、技术含量高的 行业对员工参加学历或技能培训的意向达到了 87%,企业愿意 出资补贴员工提升学历的比例达到 78.5%,有 21%的企业愿意补贴员工学习费用的 30%,100%的员工愿意承担培训费用的20%,并希望由政府牵头、企业动员、学校实施,共同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充分说明这些企业和职工有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 性;但调研也同时表明,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企业对提升 员工学历积极性不高,其员工对提升自身学历意愿也不强烈。从 有关企业对教育培训的意见征集中,我们也感到,在企业职工教 育管理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合力不强,存在多头管理但又管理 缺失的现象,如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

15、、使用和管理,还缺 乏严格规范的监管督查制度;劳动准入制、继续教育制度的执行 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低学历人员学历提升渠道不畅通等问 题。三、提高我区人口素质的对策建议科学发展,人才为本。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锡山要在新 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关键在人才。建设人才高 地,构筑竞争优势,必须坚持自我培养为主,适度引进兼顾的原 则,加快完善符合锡山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口素质 提升机制,切实提高人口综合素质,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 伍。一)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1发展目标(1)探索建立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的新型人口管理体制,形成人均受教育年限持续增长机制;(2)形成比较完善的企业职工准入、继续教育的监督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