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3482272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知识点资源名称素材类型水平来源使用时间应用方式和作用一、1、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2、问题引入复习问题引入文本+图形识记+理解现有需修改3分钟巩固旧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二、三边对应相等的二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智者探宝探索结论合作探究文本+图形理解+分析+综合开发27分钟图形展示便于学生比较、分析、理解、总结,最好得出结论。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三、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生活中的实例图形展示文本+图形应用+

2、评价下载10分钟生活实例的图像展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1、 复习与问题引入。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引入新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在什么条件下,二个三角形会全等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2、智者探宝、探索结论、合作探究。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探究在什么条件下二个三角形会全等,最后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只给出一个或二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2、三个内角

3、对应相等的二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三边对应相等的二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3、生活中实例图形展示。从实例中看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说明: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4)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

4、起什么作用?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教学设计 一、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二、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

5、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三、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四、教学目标:(1)学生在

6、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难点:三角

7、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复习过渡引入新知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得出新知巩固运用及其推广反思小结提炼规律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

8、其性质。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3 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

9、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30、45、105,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一下。举例说明:如老师上课用的三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小,很显然不全等;再如同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

10、小就确定了。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类比着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五边性有无稳定性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题组练习:P140 2 ( 学生举反例说明)3( 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推理过程。对一般学生要求口头表达理由,并能说明每一步的根据。)教师带领,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议一议: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

11、流。受教师启发,从最少条件开始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想一想: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画一画: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做出三角形:(1) 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 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 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一条边为3cm剪一剪: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比一比: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学生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学生总结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举例说明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

12、,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课件演示课件演示,教师加以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合作。经过对各种情况得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很显然只需学生想像即可,课件辅助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举例时,电脑辅助演示让学生感受反例的作用。课件播放三角形稳定性及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显示题组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

13、数学活动的经验。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课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 “SSS”开始知识回顾课堂小练新课学习情景引入课后作业课堂结束活动2活动3活动4活动1活动5练习题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