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常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48209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梗死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脑梗死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脑梗死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梗死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梗死护理常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梗死的护理一、 概述: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90%。发病率为110/10万。临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 脑血的栓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以致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失语)。三、 病因: 1. 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2.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动脉炎。3. 少见有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等。4.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2、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四、 发病机制:睡眠 血管壁病变失水 血压下降 休克 血流缓慢 血栓形成脑梗死心力衰竭 血粘度增加 心律失常 血凝固异常 栓子脱落 栓塞红细胞增多症 五、 病理改变1. 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可逆。2. 1h后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3. 天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4. 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清除,机化修复。5. 缺血半暗带:1) 中心坏死区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半暗带由于部分侧支血液供应,其损伤可逆。2) 及时恢复血流,恢复半暗带细胞的代谢功能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 六、 临床表现1.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 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3、或糖尿病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2. 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约25%的病人病前曾有TIA史。3. 起病形式:多数在安静休息时发病,部分于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通常在13天内病情发展达到高峰。4. 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七、 临床类型1.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但在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2. 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3. 进展型: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 可持续6h至数日,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

4、颅内压增高、昏迷、死亡。4. 缓慢进展型:症状在起病2周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且多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 5. 前循环梗死6. 后循环梗死7. 腔隙性梗死八、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血液检查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血常规检查等。2. CT检查 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3. MRI、TCD、DSA九、 护理措施1. 生活护理:保持床单元整齐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刺激;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帮助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协助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口腔清洁;协助病人洗漱进食,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2. 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病人防止跌倒,确

5、保安全,要有保护性床栏,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湿、防滑,病人最好穿防滑软橡胶底鞋,行走不稳者,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3. 饮食指导鼓励进食,少量多餐;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或鼻饲。 1) 防止窒息u 保持进餐环境安静、减少进餐时的干扰因素u 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 u 掌握正确的进食方法(如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 u 床旁备吸引装置,必要时安置口咽通气管和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u 吞咽困难的病人不能使用吸水管吸水4. 肢体功能康复a) 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软枕支持)b) 翻身(患侧卧位最重要)c)

6、重视患侧刺激d) 床上运动训练e) Bobath握手:教会病人如何放松上肢和肩胛的痉挛,并保持关节的被动上举,可避免手的僵硬和收缩,同时也使躯干活动受到刺激,对称运动和负重得到改善f) 桥式运动:训练用患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为病人行走做准备,可以防止病人在行走中的膝关节锁住g) 关节被动运动:进行每个关节的各方位的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h) 起坐训练:鼓励病人尽早从床上坐起来,由健卧位开始,健足推动患足,将小腿移至床缘外i) 恢复期康复训练(转移动作、坐位、站立、步行、平衡及ADL训练)j) 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5. 语言沟通障碍a) 沟通方法指

7、导:提问简单的问题,借助卡片、笔、本、图片、表情或手势沟通,安静的语言交流环境,关心、体贴,缓慢、耐心等。b) 语言康复训练:肌群运动、发音、复述、命名训练等,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原则,循序渐进。6. 用药护理: a) 溶栓抗凝药:严格药物剂量,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监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和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b) 扩血管药尤其是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可导致病人头部胀痛、颜面部发红、血压减低等,滴速应慢,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c)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治疗时,可出现发热、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 7.心理护理: 闹卒中因为大脑左

8、前半球受损可以导致抑郁加之由于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很长,速度较慢,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如果缺少家庭和社会支持,病人发生焦虑、抑郁可能性加大,因此应重视对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提高对抑郁、焦虑状态的认识,及时发现病人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已消除病人思想顾虑,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8.健康教育:a) 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修养。 b) 饮食指导: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戒烟酒;c) 日常活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d) 心理指导 :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e) 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