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48206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 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全本)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二一五年九月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和浙江省有关应急预案的法规、标准、指导性文件以及国家和浙江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的,是作为浙江省企业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时使用的技术规范。本规范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标准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现场处置预案的主要内容预案格式和要求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组织制订。本规范起草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5年9月9日批准,2015年9月9日实施。本规范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负

2、责解释。 / 文档可自由编辑目 录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12.2标准、技术规范23 术语和定义34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54.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64.2 基本情况调查74.3 环境风险等级评估74.4 应急资源调查74.5 环境风险辨识与应急能力评估84.6 应急预警级别与响应级别判定94.7 应急预案编制94.8 应急预案的评审和演练104.9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10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05.1 总则105.2 基本情况115.3环境风险辨识115.4 应急能力建设135.5 组织机构和职责145.6 预防、预警及信息报告145.7 应

3、急响应155.8 信息公开175.9 后期处置175.10 保障措施175.11 预案管理18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96.1 环境风险辨识196.2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96.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96.4 应急处置措施197 现场处置预案的主要内容218 附件218.1规范化格式文本218.2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228.3环境应急联络表228.4有关协议或备忘录228.5环境风险评估报告228.6应急资源调查报告229 预案格式和要求229.1 封面229.2 责任表23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本的框架结构、编制原则、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浙

4、江省境内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本的编制,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使用有毒

5、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6、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目录;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2标准、技术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建设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

7、控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

8、件,为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环境风险:是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环境风险物质: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特性,在泄露、火灾、爆炸等条件下释放可能对公众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害、污染的物质。环境风险单元:可能导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潜在的环境风险单元。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环境敏感点:本导则

9、所称环境敏感点,是指宏观条件下把环境敏感区的一个区域看成点。泛指企业周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企业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

10、地。环境风险受体: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事故污水: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雨水或消防水等各类污水。环境应急池: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容纳事故污水的水池。应急准备: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应急预警: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之前,根据以往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危害所造成损失的行为。应急响应:指突发环境事件发

11、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应急处置: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处置、救援措施或行动。4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企业委托专业咨询机构或自行组织预案编制小组按以下程序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本情况调查(企业概况、环境概况)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辨识与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资源调查成立预案编制小组预警级别与应急响应级别判定签署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评审和演练应急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响应流程与措施图4-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4.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

12、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预案编制人员应来自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应急指挥、环境风险评估、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监测、消防、工程抢险、医疗急救、防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企业内部、外部专家。预案编制工作组应进行职责分工,制定预案编制任务和工作计划。4.2 基本情况调查4.2.1企业概况企业概况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名称,法人、法人代码、详细地理位置(经纬度)等;2、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等;3、“三废”排放去向(水域名称),治理措施、输送方式,排放口位置。4、其他情况说明。4.2.2环境概况企业周边环境概况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所在地

13、的气候(气象)特征、水文特征、历史上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等;2、所在区域概况、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生物多样性等;3、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包括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标准及最近一年的环境质量现状等; 4、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包括相邻企业基本情况、周边居民区分布情况、周边道路交通情况等。4.3 环境风险等级评估依据“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进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评估,确定自身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4.4 应急资源调查依据“浙江省企业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技术规范”调查企业环境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资源等状况。4.5 环境风险辨识与应急能力评估4.5.1环境风险

14、辨识环境风险辨识建立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基本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第二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明确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名称、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物化性质、对人、动植物的危害、明确各类物质相关标准及限值(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高允许浓度,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行业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行业标准等)。2、明确企业生产工艺(包括工艺名称、反应条件、是否属于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情况)、废水排放去向、安全生产控制措施(包括消防验收、安全生产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等情况)、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污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雨水系统和生产废水系统等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以及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和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等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固废处置和堆放情况)以及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隐患排查、宣传培训)和基础环境管理。3、明确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