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348083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例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三:诗歌整合式教学探微及教案示例江苏教育学院 金荷华整合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现代课程设计领域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了理论的研究与摸索,但是贯彻到实际课堂教学的尝试并不多。近来有语文教育界同仁对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进行了新的论述和尝试,这些摸索对一线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引下,结合这些研究成果,反思过去的做法和经验,对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的途径和措施作了某些思考和探微。概念:广义的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措施,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有关的学校教育理念;狭义的课程整合,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措施,这

2、里谈的重要是狭义的课程整合,即语文学科内的课程整合。 一、语文学科内的课程整合 语文学科内的课程整合,规定打破原有的构造安排和措施设计,以特定的目的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语文教师应当在课程原则的指引下,根据某一学段的学习目的,以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为基本,将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从而设计出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具体语文课程内容,例如许多教师倡导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语文学科内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新课程克服了课程类型单一、构造单一的弊端,实现课程模式的多元化,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特点,使课程整合教学具有很强的也许性。 二、语文课程整合的纬度 1

3、学科教学目的的整合。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根据语文课程原则编制的各套语文教科书,目前通过国家审定如“人教版”、“语文版”、“ 苏教版”、“山东版”、“粤教版”语文教材,虽然仍然以教学单元面貌浮现,但是其实质已经发生了主线性的变化。这些单元已经不再着重于语文知识点、能力点的逻辑排列,而是根据不同年级段提出若干“主题”或“情境”,每个单元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措施,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上进行整体推动,教学目的具有弹性。 例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题目分别是:“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题

4、目分别是:“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布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如何收集资料”。从这些单元题目可看出,新教材的单元编排,事实上是给学生提出了一种个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话题,这些话题富有激起学生心灵对话的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因此,教学定位就适合选择单元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目的时应当从单元总体考虑。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由五篇叙事性作品构成,分别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然的台阶、杨绛的老王、余秋雨的信客;几篇文章,都是通过平凡事情的叙写,折射出平凡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人性美、人情美。结合该单元的读写主题“让世界布满爱”,可将教

5、学目的拟定为“感受爱品读爱叙写爱学会爱”;或定为“品读人性美感受人性美发现人性美讴歌人性美”。总之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受、体验课文中的人和事所体现出来的情和美,充足领悟让人间布满爱的重要意义,从而收到陶冶情操、修养性情的效果;并且学会如何发现并描写生活中的多种美好事物。 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从教学内容上看,新课程教科书的单元编排,以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不仅综合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综合了语文能力与观测、调查、参观访问、收集资料等社会活动,并且还注重语文课程与其她学科的结合,以及语文课程与其她社会生活的联系。单元内部构造灵活,选题具有开放性,师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调节、补充或重选。如苏教版一

6、般高中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月是家乡明”,该主题内设两个板块,第一种板块“漂泊的人生”,统领三篇课文: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柯灵的乡土情结;阐释的是人与家乡的关系,涉及故土、家、亲情等等;第二板块“乡关何处”统领两篇课文:曹文轩的前方,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是对第一板块的拓展,重在阐释家园不仅是指家乡,还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上的皈依,是人生命的确证。与之配套的教材“语文读本必修一”中,又编选一种主题为“家乡诗情”的单元,供学生拓展学习使用。其中的重要内容“乡愁”,就可以作为整合式教学内容。 3.教学措施的整合。新课程按教学主题或情境编排单元,教学时势必规定

7、师生侧重于探究性学习方式,同步既规定学生个体积极去理解体验,又规定展开群体性对话与交流。以诗歌教学为例,如果仅仅是学习一篇诗歌,那重要通过诵读涵泳法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把若干篇诗歌放到一起,或把某位诗人的多篇诗作放在一起,然后确立合适教学目的,进行整合式教学,就势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措施,除了诵读涵泳法,还需要运用情境教学法、揣摩语言法、探究阅读法等;学生也需要采用合伙、探究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个性化的阅读。 固然,尚有许多整合的角度,例如,可以从文本的取材方面进行整合教学,犹如为论及历史上六国灭亡史实的过秦论(贾谊)、六国论(苏洵)、阿芳宫赋;可以就以手法运用方面加以整合教学,都用象征

8、手法的病梅馆记、白杨礼赞、海燕;可以就写作特色加以整合,如描写战争具有共同特点的曹刿论战、赤壁之战、殽之战;还可以是同一作家作品语言特色方面的整合,如的散文春、绿、荷塘月色、匆匆等;或同一作家笔下人物的风貌,如鲁迅作品等。 整合式教学,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跨单元、跨版本,甚至跨年级段的整合,语文课程整合突出体现了语文教师对教科书的发明性使用上。但是不管采用哪种视角的整合,教师都应当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努力优化教学构造,构建多边互动,强化阅读实践,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做到收放自如,指引到位。 三、语文课程整合式教学示例一种情思 别样离愁三首现代乡愁诗对比阅读教学途径探微江苏教育学院

9、 金荷华整合设想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文化乡愁大多为古今志士仁人、文人墨客不能实现其匡时救世、安邦定国的人生抱负而“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的心灵倾诉,也是民族精神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一种折射,这种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正是国内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文滋养。因此语文新课程原则教科书特别注重编选此类文本内容。如苏教版一般高中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设立一种专项为“月是家乡明”的单元,并在“语文读本必修一”中编选一种主题为“家乡诗情”的单元,供学生配套学习。 整合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高中语文“课程目的”中“积累整合”条目中,规定“能环绕所选择的目的加强语文积累,在积

10、累过程中注重梳理 ”;“感受鉴赏”条目中,规定“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和审美力。”据此,笔者在本方案中试图变化单元教学常规,不局限于教材版本和具体年级段课文,并且打破必修课文和读本课文的界线,以指引诗歌鉴赏措施和途径、增长学生诗词知识积累、提高审美体验能力为整合教学的旨归,选用几篇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比较的课文,进行诗歌鉴赏整合教学设计,旨在摸索如何更有效地贯彻语文课程发展目的的路子。 本设计选择三首现代乡愁诗作为对比阅读的对象,它们被编入多种版本语文教科书,分别是余光中的乡愁(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

11、语文九年级下册);洛夫的边界望乡赠余光中(苏教版一般高中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必修一);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入选苏教版,与边界望乡赠余光中同单元;人教版全日制一般高中语文读本(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主题导引在国内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乡愁诗几乎俯拾皆是。例如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古诗十九首中的“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卢纶的“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等等。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

12、情,但不完全由地理导致。一种人近年后回到家乡,仍然也许乡愁不断,由于她所熟悉的家乡已经变了。物是人非,便有乡愁。若是物也非了,其愁更甚。我当年离开内地,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 回眸再来已雪满白头乃此生最大的伤痛。幸好那一年我已经1岁,故土的记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后来来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在诗文中因此呼喊着狂吼着黄河长江,无非是努力为自己招魂。”教学目的1.知识和能力熟悉几种常用的诗歌鉴赏措施,注重有关知识的积累和整合;熟悉并背诵古今有关乡愁的诗词 。 2.过程和措施通过对几首诗品、赏、悟、味的体验活动,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个

13、性化阅读,体味乡愁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远的人格境界,修养心灵,提高人格。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浏览性阅读 (一)问题及规定 1问题:乡愁、边界望乡、就是那一只蟋蟀(如下简称乡愁、望乡、一只蟋蟀)三首诗堪称姊妹篇,构成了现代文化乡愁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它们抒情方式各有不同,可谓“一种情思,别样离愁”。阅读后说说三首诗抒发思乡之情的重要方式分别是什么。 规定:抓住重要内容,注重从宏观上整体把握。 (二)交流、整合 1.乡愁:乡愁的载体是诗人生命年轮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印记,体现了诗人生命长河中童年、青年、中年、晚年几种阶段乡愁的不同内涵。 2.望乡:诗人通过自己一次“近

14、乡情更怯”的心灵振颤过程来体现思乡的复杂情怀。 3.一只蟋蟀:把乡愁置于中华民族广阔的文化背景中,采用与友人面对面的方式来倾诉、吟咏。 二、品赏悟味鉴赏性阅读 (一)运用知人论世措施,理解三首诗的创作背景,初步把握三首诗所体现的意蕴。 .指引:知人论世法与西方的“社会历史分析法”类似,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鉴赏措施。所谓“知人”,即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倾向;“论世”,即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状况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依此两者求得对作品的充足结识。鲁迅说:“我总觉得尚要论文,最佳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她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否则,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2 知人论世的鉴赏措施

15、可以引导读者进一步领略作品的意蕴,引起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2展示有关三位诗人的资料(学生简介,教师补充。内容略) 3. 再次阅读,概述三首诗的不批准蕴(学生发言,互为补充,教师归纳) 余光中丰富的生活阅历、厚重的中华文化积淀,以及深厚的中西学养,无不折射出一种文化人们的风范和沉着气度。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说“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乡愁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四个画面勾勒出诗人的生命成长过程,展示了毕生的漂泊不定,及其在漂泊不定中乡愁的不同内涵,在反映人世沧桑的同步,把个人、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可谓思路悠悠,离愁悠悠,感慨怅惘幽幽。 洛夫出生于大陆却谋生于台湾以及写诗、译诗、教诗、编诗的人生经历,与余光中颇有相似之处,这是她在偶得望乡机缘时爆发思乡情愫的直接因素。其初期超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追求,使她善于锤炼语言,发明奇特意象,并且长于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诗情。望乡抓住生活中几乎是稍纵即逝的一次心灵振颤过程,用极其繁复而细腻的笔触,将其夸张、放大、生动化、形象化,使读者伸手可及她那强烈的乡愁。 流沙河与前二人经历都不同,她生于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