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347925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5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中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制定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1一、建设制造业强国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1(一)制造业的内涵和构成1(二)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意义3(三)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5(四)建设制造业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7(五)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宏伟战略8二、制造业技术标准地位与作用11(一)技术标准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11(二)技术标准水平是衡量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13(三)制造业技术标准是影响制造业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13(四)新形势下的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及作用的新趋势16三、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一)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21(二)差距与问题分析25(三

2、)优势与潜力分析29四、艰巨性与紧迫性31(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31(二)提高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水平刻不容缓31第二章 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32一、战略目标32(一)2010年目标32(二)2020年目标33二、发展战略33(一)适应市场、改革体制,实施市场型标准体制建设战略33(二)注重科研、提高水平,实施增强制造业标准竞争力战略34(三)持续发展、保障安全,实施绿色产品与制造发展战略34(四)创造条件、实质参与,实施国际标准化全面推进战略34三、发展重点35(一)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重点领域的选择35(二)制造业重点技术领域标准36(三)制造业重点产

3、业领域标准39第三章 实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48一、政策措施48(一)确立法律保障48(二)制订相关政策48二、组织措施49(一)编制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规划49(二)组织开展好制造业技术标准专项研究49(三)加强宣传,强化标准化意识49三、技术措施49(一)加速国际标准转化49(二)积极采用先进技术50(三)加强标准复审工作50(四)狠抓源头,加强标准基础研究50四、支撑环境建设51(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复合型标准化人才51(二)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强制造业标准工作投入51(三)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制造业标准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5242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

4、略研究(2005.1.5)机械科学研究院二五年一月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本课题在国、内外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调查与分析、我国制造业重点产业技术标准需求分析以及我国制造业行业标准化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制造业强国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制造业技术标准地位与作用、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艰巨性与紧迫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制定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并本着“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保证,以支撑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为重心,以实质性参与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2010年、2020年的阶段目标,提出了“适应市场、改革体制

5、;注重科研、提高水平;持续发展、保障安全;创造条件、实质参与”的发展战略,并从技术和产业两个角度指出了我国制造业标准化今后发展的重点;本课题还从政策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支撑环境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第一章 制定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一、建设制造业强国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一)制造业的内涵和构成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工业生产部门。制造业一般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民用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

6、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之分。制造业按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包含工业中扣除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后的所有行业,共计个大类、169个中类、482个小类。各行业按其用途属性,大体分为轻纺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三大部分。2003年中国制造业构成参见表1。由表1中可见,各行业的规模相差较大,占据前五位的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表1 2003年中国制造业构成制造业所属的29个行业工业增加值(亿元)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大类划分制造业合计34088.70

7、100.00(1) 农副食品加工业1466.424.30(2) 食品制造业667.091.96(3) 饮料制造业795.972.33(4) 烟草制品业1573.484.62轻(5) 纺织业1906.705.59纺(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916.542.69制(7)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91.351.73造(8)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65.720.78业(9) 家具制造业182.960.54(10) 造纸及纸制品业681.422.00(11)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334.460.98(1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49.930.73共12类,合计占 28.26%(13) 石油加

8、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87.453.78(1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464.887.23(15) 医药制造业1024.743.00资(16) 化学纤维制造业295.250.87源(17) 橡胶制品业369.951.09加(18) 塑料制品业763.202.24工(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49.085.13工(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824.018.28业(2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02.132.65共9类,合计占 34.27%(22) 金属制品业971.002.85机(23) 通用设备制造业1590.394.61械(24) 专用设备制造业1008.192.96

9、电(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896.978.50子(2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23.485.94制(2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482.5010.22造(2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45.031.30业共7类,合计占 36.43%(29)工艺品其他制造业347.741.02其(30)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0.670.03它共2类,合计占 1.05%数据资料来源:2003年工业统计年报(行业册),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图1 2003年中国制造业构成分布图(二)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制造业是国家的命脉。没有强大

10、的制造业,一个国家将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劳动就业问题将日趋突显,人民生活难以普遍提高,国家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信息化、现代化将失去坚实基础。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作用为例。分析目前美国的产业结构,尽管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例很高,但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始终超过20,拉动经济增长率40。日本政府也认为,“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制造业为核心进行的,而它的成功又建立在它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基础上。”可见制造业的重要作用。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体现社

11、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去50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证明,制造业始终是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以2002年我国制造业主要统计数据分析,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工业增加值为36606亿元(全部制造业),占GDP 102398亿元的35.75%,占全部工业的79.69%。(2)上交税金1566.82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上缴税金总额1761.61亿元的88.9%。(3)从业人员8307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9155万的90.7%。(4)出口2970.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368亿美元,占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527.4亿美元

12、的70%。(5)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19521980年为14.4%、19801998年为12.65%左右;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率,19521980年为6.2%、19802001年为9.97%。制造业的增长率高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约38个百分点。(6)2002年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2、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动力,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20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高技术是在“低”技术(一般工业品加工制造技术)极其发达和成熟

13、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是导致诸如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电视机、移动通信设备、国际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科学仪器、生物反应器、医疗仪器、核电站、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由此形成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是以材料技术和加工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它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企业与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模式乃至人们思维方式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变化。正是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成为所有高新技术得以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是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工具与桥梁。3、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就业和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制造业始终是解决就业矛盾和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领域。制造业

14、创造着巨大的就业机会,能够接纳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2001年我国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8083万人,约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13,约占全国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111。制造业同时也是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总量及其构成集中体现了它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2001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创汇239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90,多年来制造业始终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4、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战争”的时代,武器装备的较量在相当意义上就是制造技术和高技术水平的较量。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一个国家既没有军事和政治上的安全,经济和文化上的安全也将受到巨大威胁。制造技术与制造业永远是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三)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1、中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国初期以万吨水压机等为代表的各种重型装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国民经济有了自己的脊梁,两弹一星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