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34682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知史鉴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

2、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同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以恰当的评价。在本课商业的繁荣一目中,通过动脑筋的思考,使学生会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通过知史鉴今使学生联系发展的分析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学生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价值观,为做到这一点,我通过知史鉴今和课后延伸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二、教学重点:治理

3、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三、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四、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图表填写,史料填写,联系对比,联系记忆,问题探究,引导归纳,合作讨论。五、教学媒体搜集影音,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进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六、授课课型:新授课。七、授课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呢?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呢?(P67) 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

4、负担,注重农业发展。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过渡:要了解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如何,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情况,因为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兴修水利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学生复述)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师:多媒体图片展示治理黄河的场景。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

5、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听任黄河水泛

6、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生: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免除水患。武帝又迷信思想,所以会听田蚡的话。当黄河决堤影响到财政收入了,汉武帝才派人去治理,而且亲自力行。师:这次治理有何效果?生:黄河有八十多年没有泛滥。到景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这次黄河有八百多年没有改道。师:同学们需注意,治理河水最好的办法是疏通而不是堵塞。教师过渡:两汉农业的发展,除了水利兴修之外,它的其他表现有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请同学们自读)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学生:阅文回答农业工具各自的作用并回忆牛耕的历史。

7、师:多媒体图片展示改进的农具。了解:在耕犁上安装犁壁。便于翻土碎土。(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发明了耧车,用于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使用二牛抬杠的方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速度,增加了产量。(扶犁者用牛鼻串环来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来控制犁的深度。)耧车的构成分为种子箱、播种器、输种管、开沟器、牵引装置。由牛牵引,利用前进时的摇摆振动,使种子由种子箱落入播种器和输种管,然后通过开沟器上的小孔摇落于耧腿开的沟内。优点在于将开沟、下种两项作业合二为一,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且能节省种子,一次可播两行,提高了劳动效率。了解: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种桑为了养蚕,种麻为了织布3农作物的种植

8、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师:多媒体图片展示农作物的种植的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教师:引导,归纳。(多媒体图片展示农业进步的表现)。2、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的进步1、兴修水利(治理黄河)3、农作物汉武帝时东汉明帝时二牛抬杠法犁壁耧车南水稻北小麦桑麻的广泛种植学生:思考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老师:引导,归纳。过渡: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

9、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手工业的新成就学生:阅文,小组讨论思考“两汉经济的发展在手工业方面有哪些成就”?1丝织业的进步 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有名贵的锦、绢、纱等。当时已经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指导学生观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这件素纱衣用罗纱制成,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衣长128厘米,折叠好可以握在手中,重量仅49克,可见当时织造水平之高。师:多媒体图片展示丝织业进步的图片。2冶铁业的发展 那时候冶铁业发展很快,作坊多,规模大。考古发现许多汉代冶铁遗址。其中,在

10、河南的西汉冶铁遗址中发现有煤和搀杂了泥土、草茎的煤饼,说明当时冶铁的燃料开始使用煤。(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宛这个地方属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展示水排模型水排)这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发明和使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省劳动力。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师:多媒体图片展示冶铁业发展的图片。学生:阅文回答提花机和水排的作用以及冶

11、铁技术的历史。教师:引导,归纳(多媒体图片展示手工业成就)。教师:引导,归纳。学生:思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教师:引导,归纳。农 业手工业商业过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三)商业的繁荣学生:阅文,小组讨论回答两汉经济商业繁荣的表现。1汉武帝经济集权的措施盐铁经营权由中央专卖和取消地方铸币权,从国家税收和商品交换的角度看,此项措施是必要的。回顾一下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原因,这是一个道理。(教师也可联“欧元”的出现进行讲述。)学生:阅文思考汉武帝经济集权措施的作用。教师:引导,归纳(多媒体展示作用)。学生:小组讨论课后活动与探究。教师:引导,归纳(重农抑商,士农工商)。2

12、城市的繁荣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长安有人口50万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长安城商业很繁荣,全城有九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师:多媒体展示城市繁荣的图片。表现城市的繁荣汉武帝经济集权的措施教师:引导,归纳(多媒体图片展示商业繁荣表现)。 学生:阅文回答两汉商业繁荣的特点。教师:引导,归纳(多媒体展示特点)。学生:小组讨论课后活动与探究。教师:引导,归纳(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学生:小组讨论“动脑筋”。教师:引

13、导,归纳(一分为二法)。教师总结:两汉时期的政治、文化、民族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才出现经济的繁荣。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思考“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教师:引导,归纳(多媒体展示原因)。小结:通过本节课对两汉经济发展的学习,为了巩固知识,请同学们填写下表(同桌可互帮填表)。类别主要成就两汉农业的进步两汉手工业的新成就两汉商业的繁荣知史鉴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两汉经济的发展过程对我们泾源县的建设有何启示?你有何感想?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可自由发挥,多媒体展示答案)。课后延伸学生:思考回答课后活动与探究2。教师:引导,归纳(结合习总书记的中国梦,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理想,体现价值观)。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习题。课外作业:中国历史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进步1、兴修水利(治理黄河)2、农业技术的进步3、农作物汉武帝时东汉明帝时二牛抬杠法犁壁耧车南水稻北小麦桑麻的广泛种植1、丝织业的发展2、冶铁技术的提高:水排二、手工业的新成就农 业手工业商业1、城市的繁荣2、汉武帝经济集权的措施三、商业的繁荣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分一分为二法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