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3468139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合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机合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机合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合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合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有机合成的过程和逆合成分析法,第一课时主要讲有机合成的过程。还包括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引入卤原子的方法及引入羟基的方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教材的新增内容,它是在学习了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基础上,探究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烃及烃的衍生物,对于这两类物质的结构及化学性质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可为学习有机合成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这两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还是欠缺融汇贯通的能力,而有机合成这节课正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设置的,

2、因而有很大的必要性。有机化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合成一些新的物质,所以本节课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同时,有机合成的掌握与否更是衡量一个学生有机化学是否学好的重要标志。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设计如下的教学顺序,首先介绍一下有机合成的概念和有机合成的重要作用,接下来为了突出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把已经学过的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以箭头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完成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变,复习旧知识,为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奠定基础,同时为下节课有机合成起到了很好的

3、铺垫作用。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知道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框图复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进而为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做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体验旧知对新知的学习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 教学方法 复习探索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而本节课的特点不同于以前的有机课,它是一节综合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有很重要的

4、作用,同时为将来大学学习有机化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三、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生智能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基础知识,对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这是学好本节课的一个前提,但是同时学生对于先前的知识缺乏的是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本节课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对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复习熟练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碳碳双键,卤原子及羟基的引入,让同学体验官能团引入的方法,同时为下节课的有机合成做铺垫。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重点抓好性质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有机合成的概念: 关

5、于有机合成,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介绍有机合成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有机合成的概念是用一些小分子来合成具有一定重要性质的物质。以便为人类的发展服务。2. 有机合成的重要作用: 知道了有机合成的概念,接下来就要给学生讲清我们学习有机合成的目的,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是有限的,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医药和化工领域需要合成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所以有机合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让学生体验有机合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体验通过自己的分析合成目标产物的那种喜悦心情,进而热爱化学的情愫。3.以框图的形式展示以往所学习过的关于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知识框架炔烃 烯烃 烷烃 卤代烃 醇 醛 羧酸4.在复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引入碳碳双键、卤原子及羟基的方法。让学生回答,教师最后做总结和补充。五、教后感想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不断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和认识论、方法论中汲取营养,从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