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45938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各位朋友: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因为我也是一个12岁孩子的妈妈,去年她刚升入初中。学习永远是我们家长关注的话题,勿庸置疑,也无可厚非。在座的都是三年级的家长。我们常说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有的孩子一二年级成绩不差,考试都能在90分以上,升入三年级成绩开始下滑,掉到70、80分了,有时作业还会做到10点11点。还有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做家长的心急吧? 可是我们越心急,越让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却越学不好。我们越是要求孩子,孩子却越不听我们的。这是为什么呢?有家长说因为这个年级功课难度加大了,英语是考试科目,阅读题、作文要求

2、高了。还有家长说孩子太贪玩,对学习没兴趣,不喜欢老师,还有家长说是教育体制有问题不错,现实中的确存在以上各种情形。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顺利过渡呢?我们先来看看孩子此时为什么会反抗父母?因为孩子在8、9岁时正处在第一次心理反抗期。孩子这时对客观世界有了强烈的探索欲,对父母的掌控和替代会报以抗拒。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在提醒我们,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了问题。凡是进入青春期后“疯狂”叛逆和“激烈”反抗父母的青少年,都是缘于积聚在潜意识中童年受虐经历的总爆发。我们把孩子养大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性,需要爱心,更需要技巧和智慧。我们再来看孩子的学习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习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是看以下三个方面:一

3、、看孩子能不能学习,二、孩子会不会学习,三、孩子爱不爱学习。而这些问题的基础则是我们这些爸爸妈妈会不会做合格的父母。先来看孩子能不能学习,也就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学习能力包括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借用一个形象的说法:观察力是智力的门户,没有它,就不能获得和感知知识和信息;注意力是智力的天窗,没有它,就不能集中精力理解知识和信息;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没有它,就不能存储和提取知识和信息;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没有它,就不能延展和创新知识和信息;创造力是智力的风暴,没有它,

4、就不能体会知识和信息带给我们的便利;思维力是智力的心脏,没有它,就不把握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智力在12岁以前快速发展,其后发展放缓。我们来看看注意力的问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是个常见问题。“注意力”是指有意识地关注事物的能力。注意力好坏的指标有这样的三个:指向性、分配性和转移性。指向性好的孩子在上课时能够做到专心听讲,很少开小差;分配性好的孩子能够同时关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能够做好课堂笔记。转移性好的孩子指能够速度较快地将注意力在不同目标之间进行转换,譬如课

5、间活动后能够在接下来的课中很快集中精力,不会一直回味刚才的游戏。注意力差的孩子则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上的脚步声,乃至操场上的踢球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说话声统统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这样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和写作业上,造成学习上的问题。那么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又有哪些?首先,注意力的发展与孩子在出生时是顺产还是剖腹产有关。一般来说顺产的孩子更容易集中,因为顺产的孩子在出生时受到了更多的触觉、本体觉和呼吸方面的锻炼。当然出生的方式不是孩子能选择的。其次,注意力的发展与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爬行运动是否充分有关。婴幼儿时期充分的爬行运动能够促使孩子的肢

6、体肌肉发展更加成熟,肢体运动更加协调,较少出现因为肌肉发育不成熟而导致肌肉紧张、不舒服,进而坐不住的现象。再次,注意力的发展与孩子看电视时间的长短有关。电视画面丰富多彩,比书本和老教学更具有吸引力,看电视时间过长的孩子对于阅读和课堂听讲的兴奋性降低,所以不能够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还有些孩子提早上学或过度教育。当他们入学时并没有达到小学生的入学能力标准,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充分,大小肌肉发展不足,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再来看观察力,观察力更多的用到视知觉能力。有的孩子总会分不清b和p,大和天,士和土,竖式计算时老出错,考试时漏题,读书时加字、减字或者读反字。一般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不认真或是观察

7、不仔细。其实除了主观原因之外,这还与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知觉的发展情况影响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认知能力发展得好坏会直接促进或阻碍孩子基本学习技能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就讲学习好不好,能不能学习的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听知觉和视知觉能力起着决定作用。我们来先看阅读和完成作业主要依赖的视知觉的能力。视知觉不同与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视知觉上的差异往往决定了理科学习上的表现。视知觉能力落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视觉分辨,也就是对数学、字母、符号、汉字和图形的区分能力,特别是对相近或相似的这些数字、

8、汉字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视觉分辨不足的孩子容易把69写成96;分不清b和p等情况;在计算中容易出错,会看错数字与符号,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有时在草稿上计算正确了,抄写时却抄错了。 B、视动协调,视动协调是指视觉与手部精细动作相配合的能力,在写作业和阅读时都要求眼睛看到的、大脑反映的和笔书写的达成一致。孩子首先通过眼睛将辨认的信息登记在大脑中,然后把大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操作。视觉集中度差的孩子阅读时容易出现书写错误,加字漏字甚至跳行,做计算时就会把数字跳过去或看错,影响他的审题,也就是说总会丢掉什么看错什么。C、视觉记忆和理解,要求孩子对信息能够迅速地准确地接受并能牢牢地记住。视觉宽度与记

9、忆不足的孩子在掌握知识点和解应用题时会遇到困难。同时听知觉的集中程度、宽度、记忆和理解存在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听知觉能力上的差异往往影响文科学习。听觉集中是指将听觉长时间地集中到一个目标的能力。听觉集中好的孩子不容易受到外界无关声音的干扰,能够清楚地辨别各种声音,清晰地区分各种不同的节奏和节拍。良好的听觉集中促使孩子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维,从教师的话语中辨别重要知识点和次要知识点,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重点知识。听觉宽度是指孩子对别人的话语每次能记下内容的最大限度。成年人的水平是7+/-2。听觉宽度好的孩子能够抓住教师课堂讲授中更多的要点,也就是说孩子在课堂上“听

10、全了”,而不至于出现教师讲了10个知识点,孩子只听到6个遗漏4个知识点的情况。听觉记忆是孩子在长时间内对声音信息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听觉记忆好的孩子课后仍能够清晰完整地回忆出课堂听讲的内容,不会经常出现听后就忘、“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这种能力对孩子记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体系,以及将来及时地提取和运用所学知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听觉理解能力将帮助孩子对课堂知识迅速的、深入的消化吸收,也就是听课内容真正地“听懂了”,同时促进知识的记忆。孩子会学得快,记得牢。在我长期的咨询工作中,孩子们总是表现出知觉这方面样的长项,或那方面的短项,没有全能。视、听、运动知觉是每个人吸收信息的通道与基础,每个人都存在着训

11、练的必要,只不过是补差与提优的区别而已。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许有不少朋友是第一次接触,是不是在以前我们曾经以为孩子出错就是主观不努力的问题?有这样情形的朋友请举手示意。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孩子爱不爱学习。我们平常所讲的学习态度好不好,主动不主动都在这个范畴内。这些个性心理因素我们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它们影响着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活动和发展,具有动力作用。具体来说会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根据这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我们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

12、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控力、意志力、上进心、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组形成综合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成绩。大部分孩子的智力分布属于正态分布,特别聪明或有障碍的都是少数,大部分属于正常的范畴。有句很经典的话:智力正常,个性成才。也就是智力正常的情况下,个性的培养决定孩子最终的成败。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成绩不错,那么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个性

13、品质。如果孩子学习并不拔尖,我们也不要有过高要求,要看孩子的个性品质是不是优秀,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如果他们的个性品质不差,有些调皮捣蛋,只要不伤害不妨碍别人,我们不必过于纠结他们的成绩。个性品质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控力、意志力和上进心等方面。我们以自信心和自控力的培养为例来讲讲家长如何去引导。自信心是指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说白了就是相信自己能行。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核心品质,也是我们培养孩子的主要目标。自信是怎么样建立的呢?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什么能力或者自信,凭着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事物,学习如何面对和处理,

14、凭事情结果和人们的肯定,能力和自信才会不断地累积起来。自信是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肯定而建立出来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份体验都让他产生一些信念,因此身边成年人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是父母亲,然后是家人、老师和同学。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肯定,才能自信。但是我们教导孩子的传统方式让大部分人在成年前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去培养自信。我们做父母的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只看到孩子行为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总是想规范孩子、约束孩子,而看不到孩子做得好的那一面,所以批评指责比表扬和肯定多得多,尤其是在上了小学后。有的父母在我和沟通时历数孩子种种不是后,我请他说几条孩子的优点,他们想了很久说没有优点。相信吗?

15、这是真实的事情,而且不止一个。想想您是这样的吗?所以今天的家长会结束后,请朋友们做一个家庭作业,写出孩子的10个优点,交给班主任老师。如果我们一直在孩子面前说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孩子就一定不行了。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我们常听家长对孩子说你们班那个谁谁谁怎么能考100分呢?而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培养自信的方法是帮助孩子多做事,多做成事,让他多得到肯定。当然能这样做的父母,自己的内心是要足够强大的。这个问题我们等会再说。自控力即自我控制,是对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的控制。自控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习惯。很多老师会反映孩子自控力差,上课说

16、话做小动作惹张三打李四等,尤其是小男生。他们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他们胆大不避危险,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喜争吵打骂;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等。以下原因可以导致孩子自控力的缺乏:(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母亲怀孕、早产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孩子出现问题,例如剖腹产的孩子易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这会导致孩子有到处走动的需要,并且遇到障碍物会不自觉地撞上去。还有的孩子在早期缺少足够的锻炼,前面说过的身体活动能力不足,像有些孩子在适龄的时候不能较好的爬行,这样孩子双手写字速度很慢,写作业拖拉,抄写速度不快。前面说过的空间知觉表现滞后,不仅会引起阅读和书写困难,同时也会导致行为问题,一些孩子不断地惹麻烦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位置与他人有关系,影响他们与同伴互动的方式。良好的反应、平衡、力量和速度,能促使孩子参与社会互动,并得到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