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45923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析几类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的技巧内容摘要:分类讨论问题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然而分类讨论的繁杂过程,对于大家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些例题描述了如何有效的避免或者简化分类讨论。关键词:分类讨论 函数 分析 解答 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提高,“分类讨论”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同学们却因为“分类讨论”的繁杂、易错,总是对其心存恐惧.其实,相当多的“分类讨论”问题,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避免或简化其讨论的过程。 一、应用导数,避免讨论导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解决与函数的单调性有关的内容,往往能起到避免讨论的作用。例1 已知函数和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1)求的解析式;(2)若在上是增函数,求实

2、数的取值范围。分析:这个题的(1)自然容易得到;(2)的在为增函数,我们容易想到分来讨论,即如下:当时,为一次函数,是增函数,所以;当时,的图象为二次函数,对称轴的方程为 当时,得到 当时,得到综上但是如果我在(2)的时用导数来解决,就可以避免讨论,具体如下:解:(2)由题得在为增函数所以在恒成立即 解之得:二、消去参数,以避免讨论大家知道,之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题中含有参数,所以,如果想办法消去题中的参数,就不用分类讨论。例2、设,且 试 比 较与的大小分析:按常规思路,本题需去绝对值,分设 和 进行讨论,但用这种方法很难得到正确结果。因此,我们通过“底数相同”这一特征,

3、联想到换底公式,可以消去参数,从而避免分类讨论。解: , , .又 原式 1,三、整体代换,简化分类讨论当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涉及若干个体时,如能把若干个体视作一个整体处理,采用整体代换的换元技巧,往往可以使讨论得到简化。例 3 求的值域分析:对于表达式我们一看就知道先求出两段的值域再取它们的并集,其实我们发现在两段区间里可以如下操作: 评注:这种整体把握的思路,避开了教复杂的分类讨论.整体代换或整体处理,就是采用分解、组合等手段,将题目原有的整体结构变换成一种新的整体结构,从而化解难点.四、数与形结合,简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

4、思想.在需分类讨论的问题中,如能恰当的把问题的数量特征与图形分析结合,则有利于简化讨论例 4 已知在上的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分析:本题的常规解法是令,则 则 , .在上 是 的减函数,于是(1)若 ,则是 在上的减函数,从而是 在上的增函数,但这与题意不符,因此这样的不存在;(2)若 ,则是 在上的增函数,从而是 在上的减函数,要使 是 在上的减函数,当且仅当, 综合(1),(2)知 选B。以上讨论思路也清楚,解法也正确,但过程较繁杂.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则简化了这种讨论.解:因为 表示斜率是,过点的一条 直 线,为 确 保 定 义 域上的 ,只需在时有(可简单构造

5、减函数的直线)从而 ,又由函数的增减性知,故 的取值范围是。 评注:这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巧妙把参数的分类讨论问题,转化为过定点的直线的斜率问题,使讨论过程大为简化。例 5 设 集 合 ,.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分析:若由得则 转 化 为 定 区 间上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问题,将有一场艰难的讨论,换一思路,集合 A、B 有明显的几何意义,集合 A 是抛物线上的点集,集合 B 是一条线段上的点集. ,只须两图形有交点解:若由得,所以,即 或而时抛物线与线段明显无交点,舍去.当时与线段相切的抛物线是 ,顶点纵坐标是 ,因为抛物线过定点(0,2).或,而 时抛物线与线段无交点.。五、析出参数或主参易位,简化分类讨论有很多题目,已知参数的范围,要求主元的范围.我们不妨来个主参易位或单独把参数用主元表示出来,可避免或简化分类讨论。例 6 实数 a在什么范围内,方程 在上有解.解析:这是一道分类讨论题,常规思路是将原方程看成 的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 条件下,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 轴的交点是否落在区间内,进行讨论,过程较繁琐。若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分离出参数 ,.问题则转化为方程有解,只要在 所对应的的二次函数值域内,解得。分类讨论还是大家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方法,但是如果能简化这些这些讨论,则岂不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