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45901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细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细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细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细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细菌的发现史。2、 概述细菌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生物上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3、 通过细菌的结构,推断出细菌的生殖方式。1、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说出细菌从哪里来的。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拼接制作细菌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发现细菌过程中难能可贵的精神。2、 通过学习细菌的生殖方式,知道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教学准备:视频资料,课件,学生课前准备的细菌模型的材料,媒体使用说明:多媒体软

2、件,图片资料整合策略:通过讲解鹅颈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清楚了解细菌是从哪里来的,细菌肉眼看不见,他的形态结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计算了解细菌繁殖速度之快。使学生注重个人卫生。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导入播放细菌发现的视频,观看后提问:1、 细菌是谁发现的?2、 细菌是从哪来的?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 细菌的发现 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发现,那么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巴斯德通过什么著名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教师讲解鹅颈瓶实验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发现史。组织学生发言,回报小组讨论成果。探究活动二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3、,期间巡视并指导学生讨论过程中存有的问题。讨论结束,派学生展示自己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和鼓励,有问题的地方即时纠正。(2) 展示课件,细菌的结构。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细菌结构模型材料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细菌的结构。教师巡视,指导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教师展示课件,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以及细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中存有的易错点。发现问题。探究活动三 细菌的生殖 播放细菌的生殖分裂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说出观后感想。 教师抛出问题,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 展示课件,细菌的生殖方式,芽孢的形成。课件展示,细菌的生殖计算课堂小结与

4、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总结的内容实行补充、完善。随堂练习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相对应习题。作业课本课后练习P74 1、2、3学生观看,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听后,小组讨论,从中应该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学生小组内,明确分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细菌的结构拼凑。小组发言人带着本组的实验成果上前展示。 观看课件,仔细做笔记。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学生举手发言,自己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自主练习。通过观看视频,学生都知道日常生活中细菌的存有,但不

5、知道是怎么来的,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理解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水平和语言表达的水平。培养学生使用知识和动手操作水平。从而加深学生对细菌的结构印象。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水平。考验学生计算水平,通过计算了解细菌繁殖快速。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水平。使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使用、迁移知识的水平。板书设计:第二节 细菌一、 细菌的发现1、 发现者:荷兰列文虎克2、 证实者:法国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鹅颈瓶实验 巴氏消毒法二、 细菌的形态结构1、细菌的形态 球菌 杆菌 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荚膜 鞭毛 功能 保护 有助于游动3、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三

6、者结构的区别和联系三、 细菌的生殖分裂 芽孢 细菌的休眠体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上能在快乐、合作、共进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主要学习细菌的发现以及细菌的形态结构,通过视频的观看,细菌结构模型的拼接等活动,学生初步了解细菌是如何来的,也明确了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生殖方式和速度如此之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讲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通过课堂的活动,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细菌的结构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学生在练习和作业的过程中对细菌的结构功能掌握模糊。鹅颈瓶实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1、本节课内容看似不难,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困难。尤其是鹅颈瓶实验的具体过程很多学生认不清楚。2、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成为原核生物。细菌的特殊结构,对应的功能学生不能掌握。3、细菌的生殖中,芽孢只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学生容易混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