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345832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 (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 (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语 (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语 (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 (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教育学生懂得温故知新、学而不厌等道理。二、初步学习“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三、背诵课文。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特点和重点是:理解每一则的大体意思和内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弄清课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二、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三、当堂完成课文背诵。四、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五、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

2、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3、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导语引人: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三

4、)重点学习与训练1.教师导学:(1)字音愠y)n罔w3ng殆d4i谓w8I哉z1i焉y1n(2)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

5、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故”,旧知识。“愠”,怨恨。“厌”,满足。“倦”,疲倦。“善”,优点,好的方面。通假字: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多义词:而:“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提示: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

6、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多音多义字:论:论语乐:不亦乐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不舍昼夜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明确: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

7、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四、讨论重点内容。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

8、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3“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

9、些是表转接的?提示: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五、.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让学生自由谈)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

10、情操。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四)梳理、总结、扩展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布置作业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板书设计5孔子认为,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这样的人却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优点,吸取过来;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实际

11、上,在孔子看来,任何有可取之处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背诵前六则或前四则,讲大意,说体会。二、研习新课1学生自习后四则。2查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儿的读音:诲、逝、好、夫。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四个词儿的读音和意义。诲hu教导教诲逝sh流过过去好h4o爱好夫f&吧,语气助词。三、自读,翻译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知道它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啊。”孔子说:“知道这个的不及爱好这个的,爱好这个的不及以这个为快乐的。”孔子在河流上说:“流过去的东西也许像这个水吧,日夜不停止。”孔子说:“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因为在思考。但没

12、有效果,不如学习呀。”四、讨论重点内容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明确:强不知以为知,不是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讳疾忌医,也是自我欺骗,很多人因此造成损失,乃至形成恶果。我们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你有这种体会么?明确:这是学习心理的三个阶段:“知之”只是一般的“知”,并未养成强烈的欲望,未必能坚持学习,取得效果;“好之”便大有主动性,便有了感情和兴趣,便不以为苦;“乐之”则以此为乐,刻意追求,亦即由爱好成为志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达到最终目的不可,这才是学习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同学们可以谈谈自

13、己在学习上处于哪种境界,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谈别人。厌学是学习的大敌。)3看到流水就发出感叹,为什么?明确:一方面,宇宙万物是时时刻刻毫无休止地运动发展,在催人奋发;另一方面,流水一去不复返犹如人的年岁,应当及时努力,创造业绩。(这种警句格言应当念念不忘。)4为什么“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明确:实践才能出真知。书本知识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但是,单单学习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这里说的学习,既指社会实践,也指书本知识,当然,对待书本知识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照单全收。五、练习1学生背诵课文并抄写。2积累以下词语:诲逝昼寝是为夫尝3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写一篇短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