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344558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消毒技术规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医院消毒技术标准名词术语.医院消毒: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病源微生物的过程。.消毒: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比方: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治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进行的消毒,均为预防性消毒。.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之到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

2、其到达灭菌要求的制剂。.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到达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阻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阻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二.消毒作用水平:根据消毒因子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种类以及对微生物杀灭能力,可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级。(一) 灭菌: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和物理方法

3、。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过氢等化学消毒方法。二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到达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乙氢、含溴消毒剂、臭氧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三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四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

4、分枝杆菌除外、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低效消毒剂有新洁尔灭等。三: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一)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性组织检查钳等。(二) 中度危险性用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之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避孕环、口罩等。(三) 低度危险性用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

5、下无害,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钟表、痰盂、面盆、地面、桌面、床面、被褥、治疗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四: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一) 但凡高度危险的用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二) 但凡中度危险的物品,一般情况下到达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消毒法和高水平消毒法,内窥镜、体温表必须到达高水平消毒(三) 但凡低度危险性用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作一般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做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

6、效的消毒方法。五:消毒灭菌的种类(一) 自然消毒法:1 .日光曝晒法: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力,物品在日光中曝晒6小时,可到达消毒目的,常用于枕头、被褥、毛毯、书籍等的消毒。曝晒时要注意翻动使其各面都能直接受到日光照射。2 .通风:是一种自然消灭微生物的有效方法,病室应定时通风,尤其是换药室和治疗室,应通风半小时。(二) 物理灭菌法:1 .原理:是利用高热或日照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失去活性和结构被破坏,最后死亡。2 .种类:(1)干热灭菌法:a分类:烧灼、干烤。b适应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

7、、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c注意事项:待灭菌的物品干热灭菌前,应洗净,防止造成灭菌失败或污物炭化,玻璃器皿灭菌前应洗净并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使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防止炸裂。2湿热灭菌法:a煮沸灭菌法:但凡不怕潮湿可耐高温的物品,如搪瓷类、金属类、耐热玻璃、橡胶类及耐高温的塑料用品都可用此法消毒。b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利用饱和蒸汽的湿热在一定的压力下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病毒的方法,效果彻底可靠,适应于耐高温、耐高湿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根据排放冷空气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3紫外线消毒法:a

8、适用范围: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外表、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b使用方法:对物体外表的消毒:距离1米,消毒有效区在灯管周围1.52米,时间3060分钟。对室内空气的消毒:有效距离不少于2米,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水和其它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和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线灯应装有石英玻璃防护罩,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cm。c注意事项: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外表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

9、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用紫外线消毒物品外表时,应使照射外表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到达足够的照射剂量。不得使紫外线光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紫外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做好消毒使用登记。(三) 化学消毒灭菌法:1 .原理: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细胞内,引起微生物代谢障碍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或沉淀,或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破裂溶解以到达消毒灭菌的目的。2 .方法:擦拭法、洗涤法、喷雾法、熏蒸法。3.使用原则: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各种病原微生物,选择适用的化学药品。严格掌握所用化学药品的

10、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被消毒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如物体外表有油污、脓血、水分等都不利于灭菌。挥发性药品要加盖,要定期更换。浸泡的物品,使用前需用蒸储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六.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标准(一) 戊二醛1 .特点:属于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并能灭活肝炎病毒,其灭菌浓度为2以上。2 .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3 .消毒: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

11、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小时后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4 .注意事项: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应注意皮肤粘膜及呼吸道的防护。对铝有破坏腐蚀性,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密闭、阴凉、通风处保存。(二) 84消毒液1 .特点:是以有效氯4.55.5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可杀灭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2 .消毒:医疗器械消毒,按1:200比例配制,作用时间10分钟,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一般物体外表消毒,按1:99配制,作用时间2030分钟。3 .主要事项: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性,对棉织品有腐蚀脱色作用,毛、麻、丝织品禁用。

12、有效氯含量有效期为三个月,第四至第十二个月,每延长一个月,药量增加0.1倍使用。避光保存,勿用50C以上热水稀释。三.过氧乙酸4 .特点: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适应于耐腐蚀性物品、环境及皮肤的消毒与灭菌。5 .消毒方法:浸泡法:凡能够浸泡的物品均可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消毒时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过氧乙酸的容器中加盖,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擦干后使用。a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0.1%浸泡15分钟。b.对肝炎病毒、卫核杆菌:0.5%浸泡30分钟。c.对细菌芽抱污染物品:1%浸泡5分钟,如果是灭菌,浸泡30分钟。擦拭法:

13、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0.1%的浓度擦拭。喷洒法:a对一般污染外表上的消毒用,02.0.4%喷洒,作用3060分钟。b.对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外表上的消毒,用0.5%喷洒,作用3060分钟。3 .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浓度和作用时间:杀菌作用随浓度的增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 .注意事项:.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极易分解,因此,应于用前配制,配制后的稀释液应盛于塑料容器中,防止接触金属离子。.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谨防

14、溅入眼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应放置12小时,待残留在物体外表上的过氧乙酸挥发、分解后使用。四过氧化氢5 .特点: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6 .适应范围:适用于丙稀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7 .消毒方法:.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分钟。.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其它

15、:用11.5%过氧化氢漱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8 .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当测试有效含量。稀释液不稳定,应于用前配制。.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使用浓度较高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可适当延长作用时间。五乙醇9 .特点: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发挥、不稳定等特点。10 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外表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11 消毒方法:.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