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341702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4篇) 地质毕业实习报告1(1848字)研究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北纬39-54、东经109-136之间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广大地区。区内发育以松辽盆地、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和三江盆地为代表的多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达50.67万km2,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东北地区古生界海相地层分布面积大,尤其是石炭-二叠系具备良好的油气源岩条件。沉积演化史表明,石炭纪东北广大地区为浅海相沉积,陆相沉积主要分布于额尔古纳、伊春一带。早中二叠世继承了石炭纪的沉积格局,主要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晚二叠世随着地壳抬升,海水退出,大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总体上

2、具有从石炭纪到二叠纪由海相向陆相逐渐转变的规律。第二节地层发育特征东北地区古生界地层发育较厚,古生界各时代地层在东北地区均有出露。其中下古生界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主,厚度大;上古生界主要以浅海相、湖相、河流相为主,沉积厚度较大。第三节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分析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以又在该环境中所形的沉积岩(物)特征综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反映沉积岩的特征,二是揭示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包括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情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沉积岩(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成分、颜色、结构等)、古生物特征(古生物种属和生态)。沉积相分析就是指通过对沉积剖面中的各种

3、相标志物进行详尽地描述、综合分析研究其规律,以便恢复地质时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识别出该区的沉积相类属,并在纵横向上摸清它的展布形态。相分析的核心工作是相标志物的描述和归类。相标志是指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海相、陆相和海陆交互相均很发育。东北地区整个石炭系为深海槽,以发育巨厚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早石炭世为大面积浅海相沉积,吉林省磐石地区的鹿圈屯组为一套浅海相的陆源碎屑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黑龙江省内石炭系不甚发育,仅在佳木斯隆起带以东宝清等地见有下石炭统海相地层出露;晚石炭世早期为滨浅海相沉积,如吉林省中部露头的磨盘山组浅海相碳酸

4、盐岩,局部为隆起剥蚀区,晚石炭世晚期为主要浅海相沉积,局部地区如密山地区为海陆、陆相沉积;二叠系分布较为广泛,发育海相或海陆交替相碎屑-碳酸盐岩建造。早中二叠世以浅海相沉积为主,在野外看到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块状灰岩;晚二叠世早期为陆相湖泊相沉积,晚二叠世随着地壳抬升,海水自北向南退出,整个东北地区都是陆相沉积。总体上具有从石炭纪到二叠纪由海相向陆相逐渐转变的规律。本次研究的沉积相主要是半深海相,又称次深海,位置和深度相当于大陆坡,是浅海陆棚与深海环境的过渡区,平均坡度为4,最大倾角可达20,最大深度在1400-3000m之间。大多数情况下,大陆坡具有界限清楚的洼地、山脊、阶梯状地形或孤立的山。半

5、深海相沉积主要由泥质、浮游生物和碎屑三部分沉积物组成。其_主要是陆源物质和海洋浮游生物,其次为冰川和海底火山喷发物。1、鸡东县平阳镇平阳镇组剖面沉积环境、沉积相分析鸡东县平阳镇平阳镇组剖面沉积环境、沉积相分析平阳镇平阳镇组剖面沉积环境该剖面为早二叠纪时期沉积,主要沉积环境类型为浅海、半深海(盆地相)沉积,并伴有浊积砂岩体沉积。浅海、半深海相:以细碎屑岩沉积为主,岩性为灰黑色泥板岩为主夹有少量灰色薄层细粉砂岩,泥板岩颜色较深,反映沉积时处于还原环境,是形成有利烃源岩的环境。在剖面中可明显见有两层灰黄色的砂岩体,初步定为浊流沉积的砂岩体。该岩体主要岩性为灰黄色粉砂岩,岩层厚度多为0.5米左右。主要

6、岩性描述:灰黑色泥板岩,板状构造,泥质结构,可观察到平行层理,此处岩石变形比较严重,局部产状发生较大变化。灰黄色粉砂岩,少许千枚状构造,粉砂质结构,岩层比较薄,夹于泥板岩之间。2、阿城大岭乡东北采石场唐家屯组剖面沉积环境、沉积相分析阿城大岭乡东北采石场唐家屯组剖面沉积环境、沉积相分析沉积环境该剖面为晚石炭时期沉积,主要沉积环境类型为浅海、半深海(盆地相)沉积,以细碎屑岩沉积为主,岩性为灰黑色泥板岩为主夹有少量灰色薄层细粉砂岩,泥板岩颜色较深,反映沉积时处于还原环境,是形成有利烃源岩的环境。主要岩性描述:灰黑色泥板岩,板状构造,泥质结构,可观察到平行层理。地质毕业实习报告2(2892字)1、实习

7、概况: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

8、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3、实习内容: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

9、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

10、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_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

11、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

12、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_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10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山东地下大峡谷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

13、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特点: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实习相关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三、利用暗河水势

14、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4、实习总结: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

15、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地质毕业实习报告3(2484字)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矿山地质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

16、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矿山地质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矿山地质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矿山地质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