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血细胞生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403610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血细胞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血细胞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血细胞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血细胞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血细胞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血细胞生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UMC2009年秋季学期生理学总结 2006级王宇辰制作第六课 血液(一)第一节 红细胞生理 1、概况:双凹圆碟形,直径7到8微米;男性4.5-5.51012/L;女性3.8-4.61012/L;数量最多成熟红细胞没有核、核糖体、线粒体,靠糖酵解产生ATP,能量主要用来维持钠钾泵,保持形状,保持3种特性2、红细胞特性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撤去外力可复原的能力 影响因素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大越容易变形 红细胞内容物以及红细胞膜弹性 重要性 衰老的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被滞留在脾中吞噬掉 未成熟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不能穿过骨髓血窦进入循环血 高切率时,红细胞

2、呈流线型,血液阻力下降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红细胞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能力 稳定性来源于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抗凝血静置后的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男性0-15mm/h,女性不超过0- 20mm/h。 影响因素表面积体积比越大摩擦力越大,稳定性越强 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延缓红细胞叠连,增强稳定性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加速叠连,降低稳定性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影响因素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大渗透脆性越低 细胞

3、内的离子浓度和渗透压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即由不能过膜的物质构成的等渗溶液 19%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而不是等张溶液 0.9%氯化钠溶液即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 3、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结合并运送98.5%的氧及7%二氧化碳 缓冲剂:红细胞合成碳酸苷酶carbonic anhydrase结合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根(88%) 血红蛋白盐/血红蛋白 免疫功能:具有一型补体受体CR1,结合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以便被巨噬细胞吞噬4、红细胞的生成 成

4、熟过程:造血干细胞(红骨髓)红系定向祖细胞红系前体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铁: 人体铁含量34g,65%存于血红蛋白中每日生成血红蛋白铁绝大多数来自重利用,铁缺少阻碍血红蛋白合成,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铁循环: 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分解释放Fe3+与铁蛋白结合,存于巨噬细胞中被还原为Fe2+后被转铁蛋白转运到幼红细胞中叶酸与B12 叶酸:DNA合成的重要原料,生成dTMP和dTTP 吸收不足或障碍时,34月后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DNA合成减少,分裂减慢,红细胞平均体积变大) B12:介导叶酸向4氢叶酸的转化 存量/需求量较大,所以吸收不足或障碍

5、时,34年后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5、红细胞合成的体液因子红系祖细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cyte BFU-E 晚期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cyte CFU-E 爆式促进激活物BPA:促进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早期红系祖细胞)从静息状态进入DNA合成阶段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 主要促进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与向原红细胞分化 合成部位胚胎期肝脏,出生后肾皮质,还有510%由肝产生 肾脏病晚期患者缺乏EPO肾性贫血

6、红系祖细胞上EPO受体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影响因素: 与血液血红蛋白浓度负相关 组织缺氧可以快速刺激肾脏合成分泌EPO 性激素雄激素刺激,雌激素抑制6、红细胞的破坏和清除衰老红细胞的特性: 亚细胞结构糖酵解酶活性下降,ATP供给不足 钠钾泵活动失调,细胞形状不能维持 血红蛋白被H2O2氧化变形,凝结于胞膜胞质面,影响变形能力 细胞水平 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均有变化破坏过程: 血管外破坏90%的衰老红细胞在脾、骨髓中滞留,被巨噬细胞吞噬。 消化血红蛋白,结合并储存铁以备再利用,胆红素入肝,排入胆汁最后排出体外 血管内破坏10%的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被破坏 血红蛋白释放立即被触珠蛋

7、白结合运送至肝,若量过大经肾排出 在肝中同样铁重新利用,胆色素经胆汁排出 第二节 白细胞生理1、 概况人体白细胞分成5类: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人白细胞总数4.0-10109/L;40009000/微升2、 白细胞细胞特性变形运动:白细胞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经过附壁、粘着、游出三个过程穿过毛细血管壁。称为渗出diapedesis趋化:chemotaxis Chemokine: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毒素、补体激活产物等吞噬:正常细胞光滑不易吞噬,坏死组织或外源物缺乏保护机制3、 分别介绍中性粒细胞:中

8、性粒细胞有强吞噬活性和游走能力,构成主要非特异免疫系统 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布:骨髓中贮备了约2.51012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外周血液中在血液中平均停留时间为6-8小时,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边缘池:附着在小血管壁上,占一半 循环池:随血液循环,占另一半 通过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和非需氧性杀伤来杀伤细菌,吞噬数十个细菌后解体嗜酸性粒细胞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较少,午夜增多可能与糖皮质激素释放量的昼夜波动负相关。含较大嗜酸性颗粒主要功能: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吞噬嗜碱性粒细胞的释放颗粒及组胺;产生PGE 参与抗蠕虫免疫反应,借受体粘附并杀伤虫体, 嗜硷性粒细胞合成并分泌肝素抗凝血、组胺、过敏反应物质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使平滑肌收缩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从骨髓释放到血液时仍未成熟。在血液中停留2-3天。体积增大(50-80um),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目增多,成为巨噬细胞,有更强的吞噬能力 功能:参与防卫机制,在炎症周围分裂并包围异物。在特殊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激活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毒、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其他细胞生长。 淋巴细胞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