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3395591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陈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在实际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为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情感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等,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赞科夫说过对所学

2、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由于数学的抽象化,推理性强,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数学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习兴趣的内容,传授这些内容,有依赖于教师用方法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效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1、引典激趣。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教学史话,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以及一些著名数学问题的历史典故、一些已经解决的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和猜想等,都

3、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会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讲体积时,可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怎样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的故事,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为了追求一个试验而废寝忘食的故事。例如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如痴如醉地带病推算、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设疑激趣。曾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善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数学教育家十分重视的问题,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大合唱。问题的不同提法,会有不同的效果要设法使问题提的新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力。

4、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就会积极主动的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怀着兴趣去积极地参观、思考、探索,才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中去发现数学的奥秘、体验成功的快乐。3、悬念激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好奇,是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萌发。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勤奋的探索。因此,在讲解某些新知识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些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

5、大多数已过了12个生日,可有个小朋友,今年12岁,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们被这个出乎他们经验之外的问题吸引了,惊讶地望着老师,内心深处立刻产生了一种自觉想学的积极动机,在急于探求问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工作。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

6、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也更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却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等身份出现。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平

7、等,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这一角色中走出来,“蹲”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只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平等,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得理解、支持、帮助、鼓励的同时和教师一道走出学习和心灵的“困境”,获取更多的欢乐。(三)正确的评价和充分利用学习反馈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还必须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8、有进步的,要给予及时表扬;做的不好的,要给予及时批评。学习结果包括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成效,解决课题时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按照需要修改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措施、提高学习热情、激励上进心,以达到学习的目标。这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每一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及时批改作业、写好评语,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就学习结果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二、教给学习方法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时,我们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9、养。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一)强化概念的理解 培养辨析能力对概念理解的优劣, 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 我们可采取以下方式对概念本质进行理解, 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1、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 我们要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构筑合作探究的平台。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探究出概念的内涵, 并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2、变式引导、把握概念的本质. 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后, 对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 这时, 可以变换概念叙述方式, 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

10、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有了各种不同的叙述, 也就说明学生把握了概念的本质。3、避虚求实、理解概念的本质。 学生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 有时对概念的认识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探讨其本质属性。因此, 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让学生扎扎实实、透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4、启发引导、归总概念的本质。 概念的归纳和总结是概念本质的根本目的, 学生只有通过探究合作, 归纳、总结、揭示出其本质, 才能避免学生不求甚解或死记硬背。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总结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掌握知识与能力。5、对比辨析、升华概念的本质。对于学生容易混淆

11、的概念,教师对其加以比较, 区分异同点, 弄清模糊概念, 强化对概念的理解。避免相互干扰,通过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内在联系,同时认识到它们的本质区别。这样, 学生就会区分概念, 使概念更加清晰。(二)深化内涵 培养计算能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讨论、争辩、合作、交流、探究、应用、体验等, 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及计算法则,然后对这些运算定律和计算法则灵活运用,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交流,逐步体会多种算法的特点,自觉建构比较简便的算法,同时丰富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的能力。1、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运算定律和法则。在教学中,教师应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解

12、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结果相等的试题,从而得到若干个等式,并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感知,让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法则等内容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加“ 量”的积累。2、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归纳运算定律和法则。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都得到个性的发展,从而激励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形成对新结论的渴望,实现“ 量”的积累到“ 质”的飞跃定律、法则的归纳。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定律和法则。在灵活、准确地掌握运算定律和法则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

13、能力。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杜绝抄错数和看错运算符号之类的错误。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中数字的特点进行计算或简便运算,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计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强化检验训练,在训练中及时点拨, 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检验的好习惯。(三)激发兴趣 培养想象能力1、直观化教学。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形象、生动具体、新奇动人的事物敏感,特别是对演示过程更感兴趣。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学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操作、探究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愉悦。2、 动态化教学。让学生利用教具动态地展示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

14、了学生强烈地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 激疑化教学。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学中重视创设激疑情景,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使兴趣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使想像随操作飞翔。4、互动化教学。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进行充分体验,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并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四)细化一题多解, 培养应用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也会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比如,我给学生一个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同样的信息,利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并把结果汇报给我。在汇报时,学生分别采用了列

15、方程解答、比例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解答、分数知识解答、倍数知识解答等多种解题方法,这让我非常惊讶。一道简单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理解、探究, 寻求解题方法,竟得到这么多不同解法,并且学生对自己的做法都津津乐道。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合理做法,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此时,学生的脸上顿时会露出喜悦之情,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而充实。学生通过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总结、比较得出结论: 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用倍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比来表示。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优化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

16、,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进入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技术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