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37643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范本(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11 总则21.1 编制目的21.2 编制依据21.3工作原则41.4适用范围51.5事件分级61.6预案体系72加油站概况与环境概况82.1加油站基本情况82.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关系82.3项目场地总平面布置92.4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112.5污染物排放执行的标准112.6主要设备122.7项目周边自然环境概况133项目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分析153.1项目运营工艺流程153.2 潜在危险源概况163.3危险化学品情况及危险因素163.4 潜在环境风险源危险性分析184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04.1应急组织机构204.2 应急指挥部职责204.3 各应急小组及职责215预防与预警

2、235.1 预防工作235.2 预警工作236应急措施256.1 应急处置措施256.2环境事件应急处置316.3突发环境事件事件应急物资337 事件发生应急响应357.1 应急响应程序357.2 信息报送与处理357.3 应急监测387.4 信息发布398应急终止408.1 应急终止的条件408.2 应急终止的程序408.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409 应急保障419.1 资金保障419.2 装备保障419.3 人力资源保障419.4 技术保障419.5通讯保障419.6 其他保障419.7宣传、培训与演练429.8环境应急能力评估4310后期处置4410.1 环境恢复4410.2 善后赔偿44

3、10.3 事件调查4411预案管理4511.1应急预案更新4511.2 应急预案衔接4511.3奖励与惩罚4612附则4812.1 本预案中部分名词术语定义4812.2 预案的签署、解释和实施4912.3预案修订497摘 要加油站建设地点位于县乡路出口处,占地面积11040m2,建筑占地面积2262.8m2,建成后实现销售柴油1500t/a,汽油1000t/a;加油站共设地埋式储油罐4个,其中50m3柴油罐2个、50m3汽油罐2个;加油站设8m高加油棚,加油棚设两个独立的加油岛,加油机分别布置在加油岛上,设6m、6m宽的单、双车道。项目总投资825万元。项目于2015年5月取得环评批复。加油站

4、目前已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实际防火规范(GB50160-2008)、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等相关规范配置相应消防设施、易燃气体泄漏及超压报警装置、防雷接地系统。本加油站潜在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主要有:(1)储罐区及加油区油品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所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2)油品泄漏对周边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的污染。针对加油站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拟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1)油品泄漏,采取隔离泄漏源,堵塞泄漏点,设置围堰拦截收容泄漏油品等;(2)储罐发生泄漏事件时,自动化监测系统

5、及易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报警,停止作业;(3)加油区、油罐区配备消防应急系统。本预案在资料搜集,现场调查,站区潜在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排查,潜在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风险源可能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确立加油站应急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应急小组职责,细化了应急响应程序;明确了环境事件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应急终止等事项要求。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加强加油的环境监督管理,尽力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危险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危险事故的能力,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力量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

6、防和减少突发性环境灾害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行、生活秩序,维护企业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修正);(4)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5年12月修订);(5)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年4月16日);(6)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年5月1日);环境

7、保护部“环发2010113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9月28日);(7)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1月9日);(8)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2015年3月1日);(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12月1日);(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2001年12月19日);(11)环境保护部“环发(2013)8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

8、,(2013年8月2日);(1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环境保护总局“安监总危化200610号”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2006年1月24日);(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2001年12月19日);(14)省人民政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1月1日);(1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1351号”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3年10月8日修订);(16)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1442号”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4年12月3日修订);(17)省环境保护

9、厅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5年7月29日);(18)县人民政府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5年10月5日修订);(19)市政府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3年6月8日修订)。1.2.2相关规范及标准(1)环境保护部“环办(2010)10号”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2010年1月28日);(2)环境保护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3)环境保护部“环办(2014)34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年4月3日);(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15第5号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2月27日);(5)突

10、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1)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1.2.3其他相关依据(1)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省市东海石化贸易有限公司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修环评表复字(2015)21号,(2015年5月7日);(2)省息烽公路管理段“路政管理许可证”,(

11、息路许【2015】01号);(2015年1月13日)(3)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筑11登记内名预核字【2017】第1676号,(2017年4月26日);(4)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加油站项目备案的通知”,修发改发【2014】485号)(2014年7月28日);(5)市公安消防支队“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筑公消验字【2017】第0072号(2017年2月6日);(6)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营业执照,(2016年03月24日);(7)省商务厅“关于加油站规划确认的批复”,黔商发【2014】201号)(2014年7月17日);(8)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

12、目安全申查意见书,筑安监危化项目安条申字【2015】第3号(2015年5月15日);(9)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2017年07月31日)。1.3工作原则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原则。居安思危,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参与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全员预警、全员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切实履行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职能,把保障员工的健康与人身安全和公司财

13、产安全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环境破坏,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储备,切实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和科学指挥能力。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接受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以公司、各部门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职能部门、科室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各级应急队伍的作用,依靠员工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依靠科

14、学,依法规范原则。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各级管理部门按照属地为主原则,实施应急救援。实行加油站站长负责制,把事故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实业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教育和演练工作,提高广大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原则。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公司和周围居民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1.4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的规定适用于所有加油站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置行为。具体包括:(1)火灾或爆炸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事件;(2)油品在装卸、加油过程中发生泄漏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1.5事件分级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设置企业级与国家级的第级衔接,企业级按实际情况再进行分级。结合本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等因素,将本站突发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