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368980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2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4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5正常人血量约为(70 10)体重,成人45L,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6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 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7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氟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8正常人血液值的波动范围是 7.357.459正常男性的血液比密为 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相对黏度为45 , 血浆比密为1.

2、0251.030 ,血细胞比密为1.090。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 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10血液具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粘滞性,凝固性这三种特性11正常人的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12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有关13血液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集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14静脉血通常使用的采血部位是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股静脉15在静脉采血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 或者塑料管1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拇趾或 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

3、血17彩色真空定量采血用于葡萄糖,糖耐量测试,添加的抗凝剂是氟化钠18彩色真空管定量采血用于血培养,应添加的抗凝剂是多聚茴香脑硫酸钠19皮肤采血法的缺点是易于溶血,凝血,混入组织液,而且局部皮肤揉擦,针 刺深度不一,个体皮肤厚度差异等都影响检查结果,所以,皮肤采血检查结果重复性差,准确性不好20采血方法应在患者,采血,溶血,样本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质量 控制21乙二胺四乙酸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 组织血液凝固22盐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适用于血液学检查,尤其是血小板 计数23草酸盐的优点是溶解度好,价廉24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

4、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 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25枸檬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枸檬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9或 1 : 426采用手工推片法制备血涂片时,通常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度角27采用厚血膜涂片法制备血涂片时,载玻片中央置血 1滴,用推片将血由内向 外旋转涂成厚薄均匀,直径约1.5的圆形血膜,待干后,加蒸储水使红细胞溶解, 再干后染色镜检28将适量伊红,亚甲基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29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法,尤其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 可获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30血液制备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

5、血膜越厚,反之则 越薄红细胞检查1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2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 72h3网织红细胞经约48h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4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 功能5血红蛋白分子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6血红蛋白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 带1.34氧7新生儿由于出生前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较成人约增加35% ,出生2周后逐渐下降,2个月婴儿约减少30%8真

6、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能引起原发性红细胞增多9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10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月中瘤而长期不能进食等均可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11改良牛鲍计数板用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分为两个计数池,计数池两 侧各有一条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 0.10的计数池 12红细胞计数采用的盖玻片是专用的玻璃盖片,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两面平整 度在0.002以内,盖玻片规格是 24*20*0.613红细胞计数时需遵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对压线细胞采用 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14

7、红细胞稀释液中,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15枸檬酸钠稀释液中,枸檬酸钠具有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16枸檬酸钠稀释液中,甲醛具有防腐和固定红细胞的作用17血液中血红蛋白采用比色法测定18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外的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氟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 蛋白。19正常成年男性含量参考值为 120170,女性为110150,新生儿17020020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有日内波动,上午 7时达高峰,随后下降21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22小红细胞低色素贫血时血红蛋白减低23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

8、结果相结合可粗略推断贫血原因、24小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5巨红细胞见于叶酸及维生素 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26高色素性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27同一血涂片同时出现低色素,正常色素性两种细胞,又称双形性贫血,见于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28球形红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 2.4: 1.见于遗传性和获 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小儿29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30 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31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变

9、行),属于未完全成熟红 细胞,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正常人 32成熟性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暗紫红色圆形小体,称为聚 焦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33英文缩写表示血细胞比容,也可以写作34血细胞比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 比值3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 皮克()为单位36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即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以 为单位37红细胞凝集,严重高血糖症可使假性增高38魏氏法测定血沉,抗凝剂(枸檬酸钠)与血液的比例是1: 4白细胞检查1粒细胞起

10、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母细胞分化为 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 叶核粒细胞2 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 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 中约需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 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 内3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驶防御功能 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 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稳定4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具有分裂能力5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

11、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计数6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7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8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过敏反应9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吞噬和清理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月中瘤作用10淋巴细胞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11 B淋巴细胞可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2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为T淋巴细胞13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该细胞

12、,其不能被 白细胞稀释液破坏14血液检验中,白细胞计数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15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16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 通常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于小试管 中17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1.55%18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以3叶核居多19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病,脾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可见中性粒细胞减低20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细胞21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 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

13、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22退行性左移是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23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24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形成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25淋巴细胞数量减低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2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 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27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 12,亦可见于单核细胞28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

14、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 ,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29瑞氏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质呈浅紫红色30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呈蓝黑色31外周血小淋巴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颗粒32瑞氏染色单核细胞,直径1020,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33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 3型:1型(空泡型,浆细胞型),2型(不 规则型,单核细胞型)3型(幼稚型)34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 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35火焰状浆细胞见于型骨髓瘤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包括血细胞计数原理

15、(库尔特原理),白细胞分 类计数原理,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三种2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脱水,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 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3电阻抗法分析血液时,位于 90160单个核细胞区的细胞称为中间型细胞4血液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中,应在波长 530550下比色5白细胞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显示细胞化学反应,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嗜 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 性,这是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础6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三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 淋巴细胞峰7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中,左右两峰间的谷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8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巨大血小板,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异形淋 巴细胞9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主要 原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形淋巴细胞10在白细胞直方图中,单个核细胞峰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