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336884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5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何为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段吉方纵观以往关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有这两个特点:一、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体现出了“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先于理论”的现象;二、在“中国经验”的定位上,一般会将中国文论话语中的“中国经验”问题纳入广义上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宏大叙事之中。首先,“批评先于理论”是“中国经验”研究中的应有之义。只有在批评中,中国文学的经验,特别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才能够给“中国经验”的讨论提供直接的参照及批评言说的动力,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才会落到实处。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王国维

2、时期,这个“中国经验”就是文学研究如何切实有效地回答文本创造的历史及其所展现出的规律,“中国经验”是从“文本学”与“批评论”的层面上升到美学理论的提炼和话语方式的表达。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一种综合的批评评判,它的一个基本路径,就是从文本出发的充分的批评阐释。这里面的“中国经验”就是在文本批评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论如此,中国近现代文论中的“中国经验”也是如此。从“五四”时代到三、四十年代,鲁迅、胡适、周作人、胡风、朱光潜、宗白华、李健吾等人的文论,就是中国作家以自己的话语评价中国自己的文学作品,文论话语仍然是从批评实践层面上着眼与发展的。即使是中国近代文论中受西

3、方理论影响较大的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间词话中有“中国经验”,就是因为他没有忽略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于理论体系构建的要义。其次,为什么不能将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与那种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相提并论?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来看,有很多优秀作品都直接展现了在当代中国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各种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体、内容和风格都是“中国”的,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的凝聚和表现。但我们说,这种“中国经验”是“文学”的,它区别于那种广义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地方在于它以文学的方式体现人的内在的精神情感和心

4、理现实的困顿与无奈,指向的是本真人性的丧失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剧变及道德伦理变迁的关系,从而更具反思性与批判性,当代性价值也更为明显。从文学表现方式上来看,这种“中国经验”也有着特殊的手段,既有现实主义,又有现代寓言,还有后现代精神反讽。正是这种来自精神、情感与心理层面的“中国经验”的书写,让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与多元,也更突出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性以及精神属性上的特殊性。当代文论话语如果想要深入把握这种“中国经验”,就需要在更深层次上面对这种多重叠加的语境特点。(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这不仅正常

5、,而且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的一种需要重视的路径方向。B“中国经验”的问题古已有之,不管是先秦时代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面的“中国经验”是一种综合性的批评批判,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例证。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能够确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批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文论话语体现了“中国经验”,将理论体系构建立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上。D从中国传统文论到中国近现代文人中的“中国经验”,作家都是以文本为核心,文论话语特点都注重于批评实践层面。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中呈现的两个特点,作者认为前者给我们提供的启发非常重要,值得进一步借鉴

6、,后者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B近现代文论依然在践行“批评先于理论”的“中国经验”,像鲁迅、李健吾等人的文学论述,即是中国作家着眼于批评实践,对中国自己的作品的评价。C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缺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不能与文论话语体系的“中国经验”相提并论。D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以文学的表现方式来关注和表达人的心灵世界,反映人性与社会变迁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顶是( )A相对于理论话语而言,批评实践的问题在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中被更多的关注,理论话语可以从创作实践中提取出来。B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呈现出

7、“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特点,但批评先于理论,不等于可以用批评取代理论。C区别于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有着独特的文学性,其表现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表达都是文学的。D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和精神属性上的特殊,使得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与多元,我们应更深层次的面对它,以更好的把握当代“中国经验”。1B2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不能与文论话语体系的中国经验相提并论”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可知“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8、“中国经验”三者的相通之处。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正是这种来自精神、情感与心理层面的中国经验的书写,让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与多元,也更突出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性以及精神属性上的特殊性”,并没有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