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3328189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题模板系列(六)生态环境问题类(含解析)新人教版(2015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思维流程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解题流程为: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解题流程为: 试做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

2、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对生态环境问

3、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

4、题目的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

5、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3.分析“措施”时,则必须从原因来分析,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进行:(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4.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答题模板措施类型具体措施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

6、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

7、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1.(2019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 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解析:第(1)题,该处为干旱风沙区

8、,成为“塞上江南”的条件是少风沙、多江南水乡景观;结合图中山脉和黄河的影响分析即可。第(2)题,明确过度灌溉易出现盐碱化问题;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带动盐类物质上升,然后水分蒸发盐类聚集于地表的过程。第(3)题,排水灌渠功能是为了排水,意义在于减少过度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答案:(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2)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3)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

9、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2.(2019威海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桉树喜光、好湿,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 000 mm的地区。桉树对低温很敏感,生长期最低温不低于78,一般生长在海拔600 m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可用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化工等。桉树本身带有的挥发性芳香油还具有驱虫作用。桉树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且具有早期“高生长(第26年)”快于“粗生长(第610年)”的特点。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3 000万亩,居全国首位,其中崇左市扶绥县是主要的桉树速生林生产基地。当地农民以前种植甘蔗,需要施肥等精耕细作,后

10、来弃蔗种桉,为了多种多收,有的一亩地种600棵桉树,导致桉树林下寸草不生,许多桉农在桉树生长到第3年就砍伐了。2014年起,当地政府提出“限桉、禁桉”,重新规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下图示意扶绥县在广西的位置。(1)与百色相比,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扶绥县当地农民弃蔗种桉的原因。(3)分析近年来扶绥县“限桉、禁桉”的原因。(4)有人说桉树是“生态杀手”,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联系桉树的生长条件,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方面分析扶绥县适宜桉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第(2)题,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对经济和环境两个方

11、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第(4)题,赞同主要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赞同主要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种植桉树,分析桉树的生态环境作用。答案:(1)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量充足;位于河流下游,灌溉水源充足(百色位于河流上游,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灌溉水源不足);海拔大多在500 m以下,地势较低平、土壤肥沃。(2)桉树生长快,经济效益较高;化肥、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投入低;桉树深加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3)大量占用耕地,影响甘蔗等传统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桉树产业,经济具有脆弱性;种植单一的树种且密度过大,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破坏生态环境;桉树生长耗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4)赞同。大面积、高密度种植桉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不赞同。合理种植,保持桉树的合理种植间距,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