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32605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上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经学读本与教学方法的演变张亚群 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荀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深化。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太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起了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儒家经典从“九经”展到“十三经”,并形成“四书”。经学文本从多家注疏逐渐统一。学校教材和科举考试标准,

2、从五经正义演变为四书集注;教育方法,从注重启发、自学转向考试技能的训练。潘光旦认为,理学与科举的流弊是导致中国教育由主动变成被动、由启发变成训练的三个因素之一,他辨析“教”与“训”的差异:从字面上看,“训是有言之教,教是无言之教”:“训”与“教”是政治与教育的一个基本分别,“政治用得着训,而教育用不着训”。儒家讲教育的两大作品论语与学记里,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教”字也用得很省:分别只有7个和18个“教”字,并且与狭义的教育没有多大关系。相比之下,“学”字用得较多:论语里至少有56个“学”字,学记中有48个“学”字,甚至题目也用“学”字,而不称“教”。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而有深切的教

3、育的意义的”。它说明,在儒家先贤的教育理念中,“自动的学重于被动的教”;“真正的教育,不但教别人能自动的学,更教自己作进一步的学的功夫”。对比官学与早期书院在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颇能反映科举制下教育方法的变化。宋代书院秉承儒家通识教育传统,十分重视境培养学生自觉能力。朱熹认为,学问靠自己积累,义理靠自己探索,为师者只是引路人,只负指导学生读书之责。他提出:“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期微”;“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如是学”。朱熹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升堂讲说,认真读书 、自行理会,互相切磋,质疑问难,优游山水之间,等等。朱熹门人后学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

4、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居敬持志”六项。无代程端面礼据此编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用以指导学童读书。相比之下,官学教育主要以应试为目的,实行训诫教学方式。办学者只重视月课、季考,很少有实际繁体活动。明清时期,这种教育日趋明显,难以满足学者研习学问和培养人才的需要。1下列关于“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子夏和荀子B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学问的“经学”源远流长C隋唐而下,“经学”就成为学校教材和科举考试标准D. 四书集注是经学文本从多家注疏演变为逐渐统一的一个标志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科举制度下的教育方法是早期书院式教

5、学方法,由原来学生主动学习变成被动的教,由原来的启发式教学变为训诫式教学。B儒家讲教育的两大作品论语与学记里找不到一个“训”宇,说明儒家先贤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启发,认为主动学习才是教育的根本C教育方法从注重启发、自学转向考试技能的训练,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切的教育的意义的D朱熹认为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引路人,担负着指导学生读书、训练学生能力之责,他的看法流弊甚远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因此,通识教育的教育方法注重启发,强调自学。B对儒家通识教育内容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学,从“九经”扩展到“十三经”,说明儒家思想也是不

6、断发展和创新的。C朱熹的教学法和读书方法,形式灵活多样,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自学,对后人很有借鉴意义。D明清以应试为目的官学教育,深受理学与科举流弊的毒害,很难满足学者研习学问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7、,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

8、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4、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下之 下:使做的下属 B幸勿杀我 幸:希望C州罹兵烬 罹:遭受 D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认为高雅。5、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

9、”的一组是(3分) ( )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京令弃疾奉表归宋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A B C D6、选出对文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

10、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D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5分) 译文: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

11、首宋词,完成89题。浣 溪 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8、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5分)答: 9、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陶渊明归园田居)(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

12、口北固亭怀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钱学森的遗产(节选)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