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329761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问题情境,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创设问题为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学习,使科学探究活动得到开展。通过有计划地提出问题、运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和推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准 创设

2、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足,造成认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的探究愿望,引起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如果能以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感到学习有趣味。教师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应对学生的现有水平作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现有知识和思维的发展水平需要,有一定的陌生性、指向性、层次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开放性。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讲“茎的输导功能”时,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教

3、师让学生观察了红墨水使枝条的叶脉变红的实验后,提问: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这样提出的问题正好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抓住学习心理期待,促使学生要了解茎的结构、对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产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下去,引起学生相应的反应,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做连续的活动。 二、创设问题应诱发学生的探究激情 一切创新,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

4、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一切创新,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生物学是一门观察性、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它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现象,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 例如,在讲“鱼的呼吸”时,教师可这样设计:(1)活鱼的鳃是什么颜色的?(2)鳃

5、的颜色为什么是红的?(3)鱼用什么方式保证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不断地从水中得到O2,排出CO2;等等。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现象,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创新的成功,激发了创新学习的欲望。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思维空前活跃,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逐渐养成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创设问题

6、应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难度、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与他人交流,需要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在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对于“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由于学生要在课前捕捉鼠妇若干,既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又要探究水分、温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单个学生在一节课内难以完成。如果分组探究,每个小组只探究一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再把各小组同学的探究结果汇总起来,就可以更快地得出结论。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开放。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台阶。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