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32963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技术媒介对法官的三重意义摘要:随着司法信息化战略的推进,新媒介对法官逐渐具有了三重意义。首先,新媒介是法官的传播手段。法官负有实施和宣传司法公开之职责,新媒介急剧提升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摘要:随着司法信息化战略的推进,新媒介对法官逐渐具有了三重意义。首先,新媒介是法官的传播手段。法官负有实施和宣传司法公开之职责,新媒介急剧提升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但可能会弱化司法文化价值。其次,新媒介是法官的裁判辅助。以智能化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逐渐被应用于司法审判之中,提升了司法效率,但可能会改变法官认识过程,影响其个案参与程度、理性能力培育和真理判断标准。最后,新媒介正在成为法官之替代方案。新媒介为审判过程

2、引入了技术要素和科学权威,削弱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主导权、话语权,最终可能会危机法官审判权力资格。这三重意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法官应当合理、适度和理性地对待新媒介,以提升司法宣传效果,开展审判能力并保卫审判主导地位。关键词:新技术媒介;人工智能;法官審判;媒介环境学推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宗旨在于及时传播法学领域和其它社科领域的创造性研究成果,反映学术界的最新动态,为学人之间的沟通学术思想,探讨实践难题,评价改革得失构建畅通渠道。注重弘扬学术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出学术研究精品。引论司法传播是司法与传媒之交叉研究领域。将内容传播视为传播主要功能,是司法传播之传统研究路径。既有研究在宏观层

3、面上,主要涉及司法与传媒各自之本质特征和权力属性、二者之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应当坚持的原那么立场。中观层面主要研究传媒监督司法的标准机制以及司法对传媒监督的保障机制等内容例如早在 1999 年,顾培东较为全面地剖析了对司法的传媒监督,分别对传媒监督的应有前提、运作特征、效能评价、现实制约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 参见顾培东?对司法的传媒监督?,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第17-30页。微观层面那么主要包括协调司法与传媒关系的具体规那么研究,例如对传媒监督的具体制度设计的建议,对法官对待传媒的态度立场的标准等。上述研究中,司法与传媒之关系主要被归结为传媒自由与审判独立、传媒推广与司法公开等

4、两对根本关系。传媒在此发挥着宣传和监督等两种功用,信息传播是研究之主要关切点。然而,传播内容并非传媒之全貌,作为其物质载体的媒介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事实上,有些研究已经触及了司法领域中的媒介问题,但是均未能揭示媒介之独立价值。一种是着眼于不同传播媒介之特性和聚合优势,倡导发挥新媒介传播优势,提升司法传播水平。这种研究虽然以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但仍然是以信息传播为研究导向。还有一种是聚焦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于司法领域所带来的影响,认为新技术对司法过程及相应制度具有显著改造作用。由于技术之本质是知识,媒介是技术之社会化装置,技术必须通过媒介才能影响物质世界,所以这种研究偏重

5、于技术特性之传导,而忽略了技术媒介之联结作用。因此,司法传播研究应认真对待媒介问题。二十世纪以来,科技开展日新月异,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新媒介因此逐渐取代传统媒介成为元传播媒介,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播学领域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便以媒介自身特性为切入点对媒介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由此诞生了“媒介环境学派何道宽?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第104-108页。其主张一切技术都是媒介,种种媒介创造种种环境,每种环境又产生相应文化,“技术、媒介、环境、文化属于四位一体之关系何道宽?媒介环境学:从边缘到庙堂?,载?新闻与传播研究?

6、2022年第3期,第117-125页。媒介对人与国家、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这种影响自然也及于司法领域。当下,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我国司法领域,更新了司法媒介,影响了司法者、司法过程乃至于整个司法环境。本文将以媒介环境学理论为分析框架,试论新媒介对法官之三重意义。一、新媒介是法官的传播手段新媒介对法官的第一重意义存在于传播领域。新媒介的符号体系、物质结构以及时空属性显著提升了法官传播的广度和效果,但对司法信息的呈现和司法价值的实现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这促使司法价值和传播属性此消彼长,法官传播将面临“传播与司法之冲突。(一)新媒介对法官传播过程之改造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7、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共通意义空间中进行的信息共享活动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5-6页。对法官之职业身份而言,其传播行为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作为法院职员在法院活动中宣传法律和政策之行为,其二是作为办案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依法审理并裁判案件之行为。法官要实施这两种传播行为,离不开传播媒介之使用。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既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也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115。在法官从事的传播活动中,媒介主要是指信息的载体,如语言、文字、印刷品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新媒介逐渐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主要传播方式。传统媒

8、介主要是报刊、播送、电视等形式,新媒介那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主要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介,其“最大特征那么是集中了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最新技术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开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载?探索?2022年第2期,第102页。法院信息化改革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新媒介被广泛应用到法院组织传播活动之中。周强院长指出,“新技术的变革导致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新媒体格局的变革使人民法院宣传工作面临着前所有未的新环境。周强. 在新媒体环境下奏响公正司法的时代强音EB/ OL. (2022-5-29).法院不仅需要适应社会新媒体传播环境,法院本身也被改造为新媒体。在新媒介环境下,

9、法官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司法传播从线下走向线上。(1)在法律政策宣传上,法官的传统做法是借助“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等现场讲演的方式进行宣传,或者通过报纸刊物登载相关文章或者编制、分发普法宣传册等方式为民众普及法律知识。在新媒介环境下,法官开始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功能,入驻今日头条、抖音等热门宣传平台,开辟线上普法专栏,并与传统手段相结合,构成完整的普法矩阵陈华?用好三种资源提升普法实效?,载?人民法院报?2022年2月5日。例如,佛山法院构建了多平台普法体系,与电视台合办周播节目,由法官说法;与报刊合办栏目,以案释法;官微负责刊载新闻通稿,播报法官日常工作杨帆、凌蔚?用阳光提亮司法色彩广东

10、佛山中院司法宣传工作纪实?,载?人民法院报?2022年7月3日。(2)在审理裁判过程中,法官凭借的是法庭、法袍、法槌等媒介进行庭审信息传播活动。在新媒介环境下,各级法院不仅要敞开法庭大门,还要创造和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要公开案件审理和其他审务工作,要公开庭审过程和裁判理由;对于社会关注案件要通过庭审直播、录像等方式让公众知晓案件进展情况周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载?人民法院报?2022年7月23日。在此倡导下,中国庭审公开网已于2022年9月上线运行,目前已实现全国3492家法院全部接入,单日最高直播量超25000场,总访问量超过198亿人次范春生.中国庭

11、审公开网庭审直播已突破500萬场EB/OL.(2022-10-23).此种传播格局说明,法官进行司法宣传和司法公开时,新媒介已是重要且常态化的传播载体。(二)新媒介对信息传播之影响事实上,媒介并非纯粹的、中性的传播载体,其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价值。这种根本预设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起点,也是其与经验学派、批判学派的标志性区别 传播学可以粗略分为三大学派:(1)经验学派,诞生于二战期间,代表人物是威尔伯施拉姆,其首要关心的是宣传、说服、舆论、民意测验、媒介内容、受众分析和断其效果,以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哲学根底,研究对象是宣传、广告和媒体效果。(2)批判学派,其代表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

12、究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和法国结构主义学派。(3)媒介环境学派,其以人、技术和文化的三角关系为研究重点,以泛环境论著称,主要旨趣在技术和媒介对人和社会心理的长效影响。参见何道宽?媒介环境学:从边缘到庙堂?,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年第3期,第117-125页。自此以后,技术与媒介正式成为传播学之研究对象,媒介对文化与社会之影响逐渐被揭示。其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作为符号形式的媒介影响了内容的组织和表达。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麦克卢汉?理

13、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3页。媒介向人传达的并不是信息(information),而是讯息(message),或者说是一种编码。例如网络媒介所传播的是一套二进制的语言编码系统,需要解码为我们能理解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本身也是一种媒介,需要将能指与所指相对应才得理解具体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不断地引入新的媒介尺度,最终与人的理解力相连,实现了信息的传播。因此,媒介规定了人的编码和解码方式,进而影响了人的表达方式与内容结构。其二,作为物质载体的媒介影响了内容的传输与呈现方式。媒介是信息编码,但也是信息技术的物质载体。媒介环境学派将媒介定义为技术性存在,用来代指传

14、播方式,但更常用于指涉这些方式成为现实的技术形式李沁?沉浸媒介:重新定义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载?国际新闻界?2022年版,第8页。技术的概念被泛化,所有人加工、创造的一切都被视为技术,媒介相应也被泛化。报纸、电视、网络是媒介,莎草纸、石头、泥板也是媒介。媒介的物质结构影响了编码、传输、储存、检索、解码和流通等物质设备的构造,进而影响了内容的呈现形式。其三,媒介的符号形式和物质结构又影响了传播的时空属性。媒介固有的符号形式和物质结构发挥着规定性作用,塑造着什么被编码和传输、如何被编码和传输,又如何被解码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30页。

15、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进而形成了差异化的传播效果。有的媒介可能更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有的媒介可能更适合知识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27页。例如,象形文字和羊皮纸等媒介笨重但耐久,其内容稳固适宜长时间留存;拼音文字与莎草纸等媒介轻便但随意性强,更适合长距离传播但易引起混乱。因此,要实现社会稳定和文明延续,需要在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上维持恰当的平衡,既要保持对广袤空间的控制能力,而且要保持长久时间的控制能力53。这一观点由媒介环境学第一代学者伊尼斯提出,其所强调的传播偏向实质上是媒介基于结构特性对传播在时空上的影响。(三)法官面临“传播与司法冲突法官在使用新媒介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面临着“传播与司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