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3291226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湖心亭看雪课时安排2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作者的生活态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熟读背诵课文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学习方式诵读法、讨论点拨法结合教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

2、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今天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三、 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

3、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四、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明确朗读节奏五、整体把握课文1、重点字词释义: 人鸟声俱绝:消失是日:是,这。 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点算起。定,完了,结束。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余拏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白,酒杯。

4、 为何“强饮”?“酒逢知己千杯少”。说明他把那两个人当朋友了。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判断动词。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莫说相公痴:痴迷。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思考问题。最能体现作者形象的词语写景的句子二、品读赏析1、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2、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3、“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理解(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4、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

5、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5、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指导学生翻译,并介绍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例:马致远秋思6、“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7、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8、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9、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煮酒赏

6、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10.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读出苍芒静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时的心境也犹如此景11.如果换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个,有什么不同?12.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园,多与少,大与小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 13.理解白描,并辨别例句。三:分析人物天寒地冻之日却心怀雅兴,前往西湖赏雪景之人绝非常人,用文中一个字概括,哪个字?1.痴在何处?请出文中找出相关语句。2.作者已够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位痴人相见会是何种情形呢?师小结

7、:从你们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和别曾相识的坦荡,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3.我要采访你们了,既然知音难觅,为何不互留联系地址姓名,不进一步了解身份官职,只是说“金陵人,客此”?注重的心灵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这也是他们不同常人,“痴”的性情的表现。二、预习展示作者简介:张岱及其书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

8、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更定 gng 拏 n 毳衣 cu 雾凇沆砀 hngdng 一芥 ji 铺毡 zhn 更有此人 gng 喃喃 nn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整体翻译课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

9、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读后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小组内交流明确根据问题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湖中人鸟声俱绝)(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品味写景的句子a.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

10、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景的角度:实写与虚写交融。(虚写舟、人,作者是站在整个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自身,可见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b.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表现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c.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为什么不去掉?(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痴】痴在行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法特点(听觉)痴在情感 【独】(清高孤傲 超凡脱俗)(有舟子随同前往,为何还说是独往湖心亭)根据课文最后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拟表演。五:背诵拓展延伸:试着用白描手法描写校园景色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环境:湖中人鸟声俱绝景:全景广漠(大) 冷 孤独 特写渺小(小)人:炉旺酒沸 热 巧遇知己(喜悦)拉余同饮 布置作业1、三对照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