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328754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威海港区资料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威海港区资料1.1 地理位置威海市位于省东部,地处北纬 36度 41 分37 度 34 分,东经121 度 10分122 度 42 分。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 岛隔海相望,西与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 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81 公里,总纵面 5436 平方公里。辖环翠区,代表文登、荣成、乳山 3市。总人口 247.63 万人,除汉族外, 还有朝鲜、满、佤、蒙古、回、白、苗等46个民族散居,共1.46 万人。市区在境北部, 面积 731 平方公里,人口 56.94 万人。威海是港口城市,沿海有威海港、龙眼港、石岛港、俚岛港、家埠港、乳山口港 等 1

2、4 家有经营资质的港口,港口码头有 434 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 16 个。 客运有至、仁川的航线。境公路通车总里程 2490.1 公里,其中,国道 1 条,长 125 公 里,省道 18 条,长 1082.1 公里;高速公路 36.4公里,一级路332.2 公里,二级路 911.5 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43.3 公里。桃威铁路自蓝烟线桃村站东接轨,经乳 山、文登至威海市区,已开行威海至、威海至的旅客列车,和威海至、威海至的旅游列 车。民用航空业 2 始于 1988 年,已开通威海至、等航线。1.2 自然条件1.2.1 气象市境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与同

3、纬度的陆地区相比,具有春 冷、夏凉、秋温、冬暖、四季分明及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风大、雾多和雨水充沛的 特点。旱涝、风雹、低温、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2.41,沿 海高于陆,比相同纬度的地偏低。历年平均无霜期225 天左右,沿海长于陆。历年平均 降水量730. 2 毫米,南部多于北部,吧比相同纬度的地偏多;35月份雨量偏少,常出 现春旱,79 月份,是雨量最多时节,易造成暴雨天气,并常伴有大风。历年平均日照2538.2 小时,沿海少于陆,比相同纬度的地偏少。历年平均风速每秒 46 米,沿海大 于陆,比相同纬度的地明显偏大;春季南北季风交替频繁。1.2.1.1 气温本地区属东

4、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1。多年平均气温14.2T极端最高气温38.5C 极端最低气温-11.9C 日最高气温235C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1.2.1.2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 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 水量的6%。多年平均降水量 882.6mm年最多降水量 年最少降水量 日最多降水量1380.7 mm520.7 mm450.7 mm (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1.2.1.3风况威

5、海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 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1992年以来的6级以上 大风天数有所减少。统计结果详见表1.1,风玫瑰图见图1.3。表 1.1 风速特征值统计表Tab. 1.1 Wind speed characteristic values地点 项目威海海洋站(1995 年)威海海洋站(1992-1994 年)威海海洋站(1961-1973 年)年平均风速(m/s)5.34.96常风向EESEE频率16.315.1812.1次常风向ESEEESE频率10.611.3911.9强风向NNWNN实测最大风速(m/s)2

6、6.723次强风向NNNENNE实测最大风速(m/s)17.622风速三6级大风天数(d)2122371.2.1. 4 雾多年平均雾日数(能见度Wlkm) 20d,最多36d,最少lid。全年以34月雾日数最多。雾的出现以晨雾居多,一般上午10时后消散,全天有雾时很少。Anta*, t1fWi 已 一 _ 吳 3 孑幽 cut * w I图1.3风向玫瑰图Fig.1.3 wind rose1.2.1.5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0%。1.2.1.6灾害性天气(1)台风 威海地区受台风影响不太严重,基本为台风边缘影响。1997年的9711号在登陆时对威海地区的影响较大,台风过境时实测最大风速32m

7、/s,风向ESE;威 海海洋站最大风速瞬时35m/s,风向不详。因港区的地形特征而产生狭管效应, 局部风速较大。2000年12号台风对威海外围有些影响,台风过程降雨量达到 890mm,为近20年来的最大值。(2)寒潮 威海地区的寒潮影响每年为35次,寒潮带来大风和降温。50年代最低气 温曾有过T8.LC的记载,近年来最低气温基本在-1UC左右。(3)雷暴 威海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经常受到江淮气旋和黄河气旋的双重影响,常有雷 暴出现,并伴随有雷雨大风,对港区作业产生影响。1.2.2水文1.2.2.1潮汐本港无长期潮位观测资料,1984 年曾进行过一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分析验 潮资料,潮汐属半日潮型,

8、经与同一海区的崇武长期站潮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整 理后。(1)验潮情况 威海的潮位观测自1951年开始在海峡中部报潮所设站,1986年6月撤站, 同年庙岭站开始验潮。期间两站进行了半年的对比观测,结果表明两站潮时相差 十分钟,潮位值相差不大。(2)潮汐性质 根据多年来报潮所潮位资料统计得出,本海域属正规半日潮,日潮不等现象 不显著。(3)基面关系 各基面相互关系如下: 当地平均海面 x “56 ”黄海基面2.94m2.87m威海理论最低潮面 - r(威海验潮零点)(4)潮位特征值 根据上述实测潮位站的同步资料分析,涨潮潮波进入主体港区东口门后,受地形及工程建筑物阻挡,潮波逐渐变形。沿程潮差不断增

9、大,但增幅较小。各站 潮位特征值见表1.2。两翼新港区因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潮位特征值可参考下表。表 1.2 各站潮位特征值Tab. 1.2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water level stations单位:m地点项目最髙髙潮位6.506.105.895.885.945.89最低低潮位-0.45-0.360.650.560.620.59平均髙潮位4.614.785.085.005.095.06平均低潮位1.281.231.511.391.471.43平均潮差3.393.543.573.613.623.63最大潮差6.485.615.085.105.145.19最小潮差

10、1.821.811.821.86平均海平面2.942.973.253.153.253.21统计年限19511972198719941994.8.11994.8.31(5)设计水位 根据上述资料统计分析,初步得出本次规划各港区的工程设计水位如表1.3:表 1.3 各港区工程设计水位表Tab. 1.3 Each port engineering design water level indicator单位:地点项目设计髙水位5.365.405.35设计低水位0.450.500.48极端髙水位6.706.756.60极端低水位-0.73-0.73-0.70(6)乘潮水位根据验潮资料统计:乘潮2小时保

11、证率为90%的水位3.84m。1.2.2.2波浪(1)波况根据多年实测波浪资料,本海区波况统计分析详见表1.4表 1.4 各站波浪特征值统计表Tab. 1.4 All stations wave characteristic values测站项目1号(19811997)2号(1997.41998.2 )常浪向NENE频率()2123.2次常浪向NNEE频率()14.212.66强浪向NNEENE实测最大波髙H1/10(m)4.3(对应波周期T为6.6s)2.3次强浪向NENNE实测最大波髙Hi/io(m)4.2(对应波周期T为6.1s)1.8各向全年平均波髙(m)1.10.7风浪涌浪之比3/1

12、波髙H W0.5m的出现频率1/1065%70.35%波髙H W0.9m的出现频率1/1084.1%89.69%波髙H 21.0m的出现频率1/1015.9.%10.3%上述统计分析表明,两站的常、强浪向基本一致,均为NNENE向,实测波 型多为风浪、风浪与涌浪组成的混合浪。冬、春季以W、NNE向为主,夏、秋季 以EESE向居多。本海区测得的最大波高H为4.6.m的大浪(波向NNE)是由max寒潮大风造成的风涌混合浪。波玫瑰图见图1.4。就富弭越g L.&A #氏臥一挥宰甲 _*li CC(1 17, 1班料集RH196L LS07)图1.4波浪玫瑰图Fig.1.4 wave rose dia

13、gram(2)设计波要素 初步推算出规划港区处的设计波要素(五十年一遇,设计高水位时)如表1.5:表 1.5 各港区设计波要素表Tab. 1.5 Each port design wave elements table项目 位置主浪向H1%(m)H1/10(m)T(s)庙岭港区NEE2.42.14.9.墟沟港区NEE1.91.74.7北港区东段ESE SE3.12.76.5东港区西段NE ENE4.43.87.9(现军港西侧)E ESE4.23.67.7东港区中段NE ENE5.04.38.4(旗台咀附近)E SE4.53.98.1东港区东段NE ENE5.64.98.4(旗台咀以东)E SE

14、5.24.58.11.2.2.3海流本海区的潮流特征属正规半日潮流,海域海流以潮流为主,余流一般较小。 由于受到东、西连岛及周边海岸轮廓线和水下地形的影响,外海区潮流以旋转流 为主,近岸多为往复流。西大堤建成后海峡变成人工海湾,湾外海域仍受外海潮 流控制,6米等深线以外为旋转流,湾水域涨落潮流均从单一东口门进出,涨 潮向西流,落潮向东流。湾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实测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 涨、落潮最大流速均出现在中潮位附近,反映了由海峡向海湾转变后潮流特性由 前进波向驻波型转变。据西大堤建成后1994年8月的实测海流资料统计分析: 湾口向湾的纵向分布上(B1B3)湾口流速大于湾流速;湾口横断面(A1A3)分 布上,航道附近是主流所在,流速最大。实测最大流速统计详见表1-6。1.2.2.4余流本海区余流流速较小,一般在320cm/s之间,港区余流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