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27762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体的基本结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在动物分类的各个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动物的结构体制(bodyplan),这是反映一个动物体的整个结构和功能体的体制,是在胚胎发育中建立的,并在系统进化中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一、对称(symmetry)在动物多种多样的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对称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物的进化历程以及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动物身体的对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无对称(asymmetry):一些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某些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动物)由于缺乏固定的结构型式而呈现不对称体形。2、球形对称(sphericalsymmetry):通过机体

2、中心的任何平面都可把动物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主要见于一些原生动物(如太阳虫,放射虫)具有球形对称的动物最适应漂浮和滚动式的生活,因为它们悬挂在水中,上下左右的环境都一样。3、辐射对称(radialsymmetry):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A*UFC!dliliL!fAcfuit/xphlitrrritm)wilhnng尸引和血相等的两部分(如大多数腔肠动物)。这种对称的动物只适应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它们所处的环境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4、两辐射对称(biradialsymmetry):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海葵)

3、。这是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之间的体形。5、两侧对称(bilateralsymmetry):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1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意义:1、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机能上的分化,腹司运动,背司保护,神经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在前端,为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2、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3、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为敏捷。4、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两侧对称的体型最有利于运动,既适合游泳,又适合在物体上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

4、,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6、次生辐射对称(secondaryradialsymmetry):棘皮动物幼体时两侧对称,而成体则是辐射对称。种变化是棘皮动物适应从活动生活逐渐过渡到很少活动或固着生活方式的结果,称为次生辐射对称。与腔肠动物原始的辐射对称不同,这是退行性进化。NOXERADTALBILATERAL动物对称的几种类型、分节(metamerism)分节现象是指胚胎及成体出现的、沿身体纵轴排列的许多相似段落的现象,每一段称为一个体节(somites)。分节现象出现在较高等的种类(两侧对称的动物),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中。每一节的内外结构有重复,如肌肉、

5、血管、神经等。体节相似的称同律分节(homonomousmetamerism),女口蚯蚓;体节不相似的称异律分节(heteronomousmetamerism),如昆虫。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和脊神经有明显分节现象,陆生脊椎动物腹部仍保留分节的肌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体腔(coel)体腔是由中胚层包裹的、内部充满液体的空间。1、无体腔动物(acoelmates)原始非对称的和辐射对称的动物没有体腔,属无体腔动物。一些具有3胚层、两侧对称的动物如涡虫也2、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s)假体腔(pseudocoel)不是中胚层之间的腔,而是位于中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是胚胎期的囊胚腔一直持续

6、到成体而形成的腔。如线虫动物的蛔虫的假体腔。3、真体腔动物(coelomates)除假体腔动物外,其余的两侧对称的有体腔的动物均为真体腔动物。真体腔是由裂体腔法和肠腔法形成。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及所有的脊索动物。四、头部形成头部明显出现的现象为头部形成(cephalization),主要出现在两侧对称的动物中。头部的出现伴随神经和感官的集中,有利于这些组织和器官的充分发展;同时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这种体制提高了动物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应变能力,趋利避害,并有利于向前运动和提高运动速度。五、骨骼化(skeletogeny)骨骼化是生物结构复杂化的基础。他最初是作为防卫的器官,以后逐渐成为动物身体不可缺少的支持、运动和防护结构,并从外骨骼向内骨骼进化。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具有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外骨骼;节肢动物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而脊椎动物具有更为完善的、符合力学原理的内骨骼。六、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称为多态现象。如腔肠动物出现水螅型个体和水母型个体;蜜蜂有蜂后(雌)、雄蜂和工蜂之分;白蚁群体包括具生育力的雌蚁、雄蚁和无生育力的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