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3277380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一般地讲,教师忽视朗读训练与指导,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这是由语文学科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境界相统一的特点决定的。一篇文章,不论是事情的记叙、人物和情境的描写,还是事物的介绍说明,观点的阐述和议论,都直接或间接,直露或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起思想导航和激励作用,产生美感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几年来的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说话完整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强化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对提高教学

2、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多益处和较好的效果。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各种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古诗鹅一课,教学时,教师一边播放音乐并出示投影片,一边生动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所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外形、颜色、姿态,通过品析“白毛、红掌

3、”浮、拨等词语来感受到美好的形象,古诗在语言上,还给人以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有快有慢,有抑有扬,富于节奏变化的美感,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诗的味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来。二、以声传情,指导感情朗读。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要求,只有让学生逐步掌握以声音来表情达意的规律,懂得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把握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感情朗读。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课件背景音乐送战友,以及范读中“孤帆”“尽”“唯见”等字词的语调变化使学生一

4、下就融入到课文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更透彻。三、方式多样,强调感情朗读。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先由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还是先由学生试读,哪里先读后议,哪里先议后读,讲了再读,哪里可以“以读代讲”,哪里需要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反复读都应事先加以研究,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在这方面不要单纯追求“花样翻新”,而要讲求实效。其次,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再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在朗读训练中空泛地讲朗读技巧是不妥当的,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语言环境去进行。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还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多训练的前提下求得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