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327727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1.答案A解析赦免:以国家命令的方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饶恕:免予责罚。“饶恕”不如“赦免”语意程度深,第一个空填“赦免”更符合语境。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根据语境,第二个空应填“无与伦比”。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构思。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含贬义。根据语境,第三个空应填“别具匠心”。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有人尽管

2、质疑这种方式”语序不当,应为“尽管有人质疑这种方式”。C项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不搭配。3.答案B解析从内容的衔接上来看,上句写“春光都在柳梢头”,由“都在”可知接下来的内容应与“柳”有关,可排除C项。而本诗写的是有关寒食节的内容,寒食清明有插柳的习俗,所以选B项。也可从押韵的角度来分析。4.答案D解析句中的“各地先民”承接上文,指出文化发展的地理跨度,紧接叙述发展的方位,谈文化交流发展的意义,谈“中华文明不断丰富”的表现,谈政治、经济、文化表现不一的结果,得出历史结论。5.答案D解析漫画中的鸟在用尺子量身高,应注意画中鸟用嘴抬高自己的细节,可以联想到抬高自己的业绩、政绩,来骗得荣誉或

3、爬上高位的现象。A、B、C三项与漫画寓意不贴合,应选D项。6.答案C解析数:多次。7.答案D解析卫臻没有平定东吴的意思。8.解析(1)涉:经过。祠:祭拜。焉:代词,他。(2)恶:厌恶。诚:确实。(1)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总是派遣使者前去祭拜(卫兹)。(2)古代制定处置越权官员的法规,不是因为厌恶他们办事太勤勉,确实是因为收益小而损失大啊。9.答案识破吴国降将的谎言。建议派兵断绝诸葛亮粮道。反对出兵攻克辽东。【参考译文】卫臻,字公振,是陈留郡襄邑县人。父亲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三公的征召。太祖(曹操)初次到陈留郡,卫兹就说:“平定天下的人,必定是这个人啊。”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

4、去他那里商议大事。(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经过,总是派遣使者前去祭拜(卫兹)。正值(曹操)奉诏为汉献帝到魏地挑选贵人,他借此上表让卫臻留下来担任参丞相军事。为追念其父卫兹旧日的功勋,又赐封卫臻为关内侯,转任户曹掾。曹丕即王位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等到当了皇帝,曹丕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曹丕亲临广陵,让卫臻做中领军,陪同前往。征东大将军曹休上表,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说:“孙权虽然有长江作依靠,却也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待详细审问降将后,才知道果然是吴军守将制造的谣言。明帝曹叡即位,卫臻被晋封为

5、康乡侯,加封为侍中。诸葛亮进犯天水,卫臻向明帝建议说:“应该派一支奇兵急赴散关,断绝蜀军粮道。”明帝就任命卫臻为征蜀将军,授予他符节,让他监督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刚到长安,诸葛亮就退兵了。卫臻回到洛阳后,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又加封为光禄大夫。当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恳切地规劝。等到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卫臻又把这事报告了明帝。明帝下诏说:“宫殿盖不成,我已经收心了,你怎么又管起这事来了呢?”卫臻上疏说:“古代制定处置越权官员的法规,不是因为厌恶他们办事太勤勉,确实是因为收益小而损失大啊。臣每天观察这类事情,大多如此,我担心将来各职司会逐渐越职,以至犯了大罪。”幽州刺史毌丘俭上疏明

6、帝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出得以书写记载的业绩。眼下吴、蜀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对明帝说:“毌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最终寻找机会讨伐它,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况且辽东的头领公孙渊从小生长在海上,对辽东的统治已经延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少数民族,对内整修武备习练战阵,而毌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早上到达,晚上就回来,他的想法太狂妄了。”毌丘俭出兵果然失利。(后来)卫臻升任司空,转任司徒。正始年间,卫臻晋爵为长垣侯,

7、食邑一千户,他的一个儿子被赐封为列侯。10.解析(1)一、二两句从整体上表现。第三句极言其高,终南山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晖。第四句极言其深,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山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2)赏析题需先说手法,再结合诗句解说其内容及效果。(3)前四句以及七、八两句都是写景,借此表达作者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五、六两句和最后两句为直接抒情,抒发了中正、坦荡以及厌弃“浮名”的情怀。答案(1)气势宏大,高耸,幽深。(2)“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3)对终南山美景的喜爱,对正直、坦荡品

8、格的赞美,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11.答案(1)在水之湄(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位卑则足羞(4)庄生晓梦迷蝴蝶(5)舞幽壑之潜蛟(6)舞榭歌台(7)甚于防川(8)壁立千仞12.答案妻子即将病死,自己无能为力;自己在京城奋斗艰难,希望渺茫。(每点2分)13.答案妻子、朋友等不应因贫困无助而死;生活无情、命运无常,许多人只能无奈地死去;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前两点每点1分,第点2分。意思对即可)14.答案(1)内心活动:悲伤、欣慰、萌生希望。(3分)(2)意义:表现聂勋善良无私,具有天赋,始终保持希望;展现友情的温暖;增强悲剧意味。(3分)(意思对即可)15.答案表现主人公坦然、勇敢地面对不幸

9、人生,无私救助他人,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削弱作品感伤的氛围,表达作者对死亡的达观理解;真实地反映人生的悲苦、伤痛、艰辛和遗憾,以及背后艰难的时代色彩和模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首先提出观点应该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维护作为文化讨论的起点。其次从对自我文化和对其他文化两个方面论述文化交流应该具有的认识和态度。最后得出结论:不同文化之间应该自觉交流,互相模仿和学习,形成文化的共识。17.答案对文化的自我批判不会影响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对文化的自我批判是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缺少自我批判和审视,文化可能会陷入妄自尊大或“文化失败”的困境。18.答案在认识和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

10、进行文化间交流。对自我文化和其他文化持有清醒的认识和认同。既坚持文化的个性或特殊性,又坚持文化的共性或普遍性,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交流中建立共识。(或“不抱残守缺,不完全照搬,在相互欣赏彼此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间交流,互相交融并建立文化共识”)文化互赏、交流,最终形成融合是一个漫长甚至是没有尽头的过程。(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9.【写作指导】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合作及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及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

11、独去走、去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和理解。附加题20.答案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21.答案王实甫元稹22.答案不直接道出写作意图,而是通过多次曲折叙写让读者自然感知。23.答案CE 解析 C项,这句台词出自秦仲义之口。E项,桑地亚哥赞叹的不是鲨鱼,而是马林鱼。24.答案(1)药:刑场上伸长脖子的看客们,茶馆里的“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明天:红鼻

12、子老拱(或:红鼻老拱)、蓝皮阿五。(2)第一问:因为吕布事先接受了袁术送去的粮草和要他按兵不动的密信。第二问:吕布让人把刘备和纪灵同时请来赴宴。开宴不久,吕布叫人把画戟插在辕门外,与刘备、纪灵约定:如一箭射中画戟枝尖,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结果,吕布一箭射中画戟枝尖,纪灵只好罢兵而去。25.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红楼梦和水浒两部巨著中,叙事如江河奔流,而情感如两岸景物有机融入,没有单独议论或感慨。26.答案从中国古典小说特色来看,可以不用抒情和议论。适度的抒情议论便于情感的抒发尽致,但抒情议论应该自然,不可泛滥。27.答案鲁迅的故乡以议论结尾,富有启发性,表达了主人公回故乡后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可见自然恰当的议论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老人与海以叙事和描写作结,戛然而止,孩子和狮子的意象富有象征性,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