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特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3275762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校学生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技校学生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技校学生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技校学生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校学生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技工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群体,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大部分技校生是当前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初中阶段他们学习不 好,升学无望,游离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注之外,进而学业加剧荒废。许多学生,错别字频频 出现,有的学生课文读不下来,新的知识掌握不了,给继续学习带来严重障碍。二、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差异性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差异大,最小的 只有十二三岁,大的有三十多岁。2、学历跨度大,学生中既有小学生毕业也有大学生毕业 生。3、社会阅历差异大,有的学生是打工多年回来再学习,有的学生则自我封闭很少接触 外面的世界。三、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技校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希

2、望能够摒弃文化知识基础差的 硬伤,在技校学好一种或数种技能而立足社会。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许多技校生在初中时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对学习没一点 兴趣,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五、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学生来到技校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解放出来,没有了应试教 育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也没有了。六、心理问题多。通过对许多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的 学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 爱走极端。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 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

3、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 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 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 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 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1. 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 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 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

4、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 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 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 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 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 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 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

5、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 界表露出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 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 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 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 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 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

6、或做出研究的结论, 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 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 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 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 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 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 此)。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中学生有一

7、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 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 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 评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不伤其自尊心的原则。可以在一个没有其 他教师和同学的环境中,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及他的错误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 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因为避免了让在别人尤其是同学面前感到难堪,他就会较容易 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批评,并且暗地里还会感激老师的,这能为教师以后管理班级创造更好 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教

8、育管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刮脸前先涂肥皂”,即批评前先表扬。涂上 肥皂刮胡子,自然干净,但最重要的还是舒服。如某个学生篮球打得很好,但学习成绩却很 差。我们就可以先夸奖他在校篮球赛上的优秀表现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趁他自豪的时候,向 他建议如果他在学习过程中也发扬如此顽强的拼搏精神,他的学习成绩一定能赶上去的。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尊心更多地表现在要求别人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 来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所犯的错误,学 生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切。4. 掌握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

9、子女,再加上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的宠惯,可 以说,在他们身上,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时他们的自尊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 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此类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打一打,揉一揉”(软硬兼施)的方法。对待学生,如果只是和风细雨,恐怕他会认为老师不过如此,很好对付:但如果一味疾 风暴雨,又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两种做法,如果只用其一,长次下去,必定都会降低教 师的威信,所以应该将其结合起来使用。如对于某些学生的严重错误,我们就应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他们,并让他们 做出书面检查。这样做,既能起到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也能起到了敲山 镇虎的作用。但是,事后教师必须

10、利用课余时间去和这些同学谈谈心,交换一下意见,并且 适当地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不会疏远 师生关系。5, 掌握中学生的摇摆性心理中学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很少有保守 思想,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但在他们心中,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 自由观和人生观、还都是个谜。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 好斗好胜,但思维的片面性却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他们热情,也重感情,但有极大 的波动性,激情常常占有相当地位。他们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 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

11、敢与蛮干混同起来,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 定型,尚未找到正确的活动路径。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 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个年龄段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因此,我们常会看到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的现象。 今天,他们可能因为心血来潮学习到深夜,明天就可能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所以,这就 要求我们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时时为他们提醒,帮助他们在不断的摇摆中选择出 一条正确的道路。6, 掌握中学生的模仿心理在教育与接受教育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教师的表现,教师的 表现直接会对学生的做法

12、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会以教师为表率;去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 学生的这种模仿心理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何为“垂范”?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也!教师就是学生的最好榜样,教师要求学 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并且要做好。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保持教室卫生,那我们自己就要注意,如果发现地面脏了,就要 把它拖净,拖干;如果发现地面有纸屑,无论多不显眼,也要弯捡起来。诸如此类事情,教 师做的时候,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此以往,就能起到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不断的实 践中,不断去发现、去总结,以寻求更好的教育措施,把学生培育成真正的有用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