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3269811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 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3. XL3416 纯弯曲试验装置4. 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5. 游标卡尺、钢板尺三、 实验原理及方法在纯弯曲条件下,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 My / Iz 式中M为弯矩,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实验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P,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然后

2、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实i,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变增量实i=E实i将实测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四、实验步骤1. 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2. 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yi。见附表13. 拟订加载方案。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0 =10Pmax左右),估算Pmax(该实验载荷范围Pmax4000N),分46级加载。4. 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5. 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6. 加载。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等

3、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i,直到最终载荷。实验至少重复两次。见附表2 7. 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附表1 (试件相关数据)应变片至中性层距离(mm)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Y120宽 度 b = 20 mmY210高 度 h = 40 mmY30跨 度 L = 620mm(新700 mm)Y410载荷距离 a = 150 mmY520弹性模量 E = 210 GPa ( 新206 GPa)泊 松 比 = 0.26惯性矩Iz=bh3/12=1.06710-7m4 =106667m

4、m4附表2 (实验数据)载荷NP50010001500200025003000P500500500500500 各 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1P-33-66-99-133-166P-33-33-34-33平均值-33.252P-16-33-50-67-83P-17-17-17-16平均值16.753P00000P0000平均值04P1532476379P17151616平均值165P326597130163P33323333平均值32.75五、实验结果处理1. 实验值计算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i求出应变增量平均值i,代入胡克定律计算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因1=10-6,所以各点实验应力计算: i实=Ei实=Ei10-62. 理论值计算载荷增量 P= 500 N弯距增量 M=Pa/2=37.5 Nm各点理论值计算:Izzz i理= Myi 3. 绘出实验应力值和理论应力值的分布图分别以横坐标轴表示各测点的应力i实和i理,以纵坐标轴表示各测点距梁中性层位置yi,选用合适的比例绘出应力分布图。4. 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测 点理论值i理 (MPa)实际值i实 (MPa)相对误差1-7.031-6.8502.57%2-3.516-3.4511.85%300043.5163.2966.26%57.0316.7474.04%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