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326031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本站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中考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结(11)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

2、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

3、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4)溶解度曲线例:(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2)P点的

4、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A溶解度是80g。(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气体的性质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100%(C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步骤:计算、量取、稀释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