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案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326031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桥》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桥》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桥》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桥》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桥一、学科:小学语文二、课例名称:桥三、执教教师:李红燕四、指导教师:李秀玲五、课型:新授课六、年级:五年级七、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教学设计: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知道本文的主要内容。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情感目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果决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2、,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下册的课文有跨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大部分都很“现实”,对“老支书”一类的形象持怀疑态度。课时安排:两课时(本次只呈现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文本描述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从而深入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板书设计:老支书是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16桥洪水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及学法指导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导入:1、课前放录相片98抗洪。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说一说。2、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段感人的故事,这就是今

3、天我们要上的16课桥,请大家齐声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觉得文章可能写了哪些内容呢?这一导入,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作好情感上的铺垫,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英雄就在我们生活周围,不是虚构的理想形象。3分钟二、初读感知1、那么,课文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认真听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词并注意它们的读音。把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再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请看大屏幕出示的词句,你会读吗?3、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以便教师对下面的各环节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6分钟三、探究感悟(一)、感受洪水的凶猛和当时危急的

4、情形。1、我们先来看事情发生时的环境,出示洪水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2、文中哪些语段具体地描写了洪水?用“”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突然惊醒的人们面对咆哮的洪水,会有怎样的反应呢?用“”划出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3、指导学生交流A、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洪水的句子。(你觉得哪句话或哪个词写得妙,为什么?如果让你置身如此情境,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你认为读这句话时应该突出哪些字词呢,为什么?)(二)、感悟老汉的崇高的精神品质。1、求生是人的本能,如果此时大家乱哄哄地拥上窄窄的木桥,后果怎样?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出现了,我们看看课文中哪些

5、句子具体地写了他的神情、动作和语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用“=”划出来。(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分析他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带上表情读或带着动作读)(3)、此时此刻,你觉得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可是故事并没结束,结尾写在大屏幕上(学生手中的文本没有这一部分):(1)、教师配哀伤音乐范读结尾。(2)、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此刻,你觉得老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3)、此刻,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或一个动作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吧!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展示交流,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文本,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

6、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导学生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22分钟四、情感升华1、现在,你还觉得题目中的“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吗?文章以“桥”为题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2、千言万语都不足以表达我们此时对老支书深深的崇敬,就让

7、我们深情地读课文吧!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呼应,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7分钟五、总结老支书,你是一座桥,是一座把党和人民紧密联系起来的桥!课文不过几百字,却写得震撼人心,作者表达上到底有哪些精妙之处,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1分钟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2.课外读“诺曼底”号遇险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分钟十、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比如:1、学生在朗读时语气把握很到位,面带表情读,加上动作读,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了我。回顾当时的教学情

8、境,我认为他们能读得如此精彩主要是因为在推敲句子特点的同时准确地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所以能在阅读时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可见,理解文本和有感情朗读是互相促进的。2、学生在说话、写话时用词十分精当,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喝彩,如:在感受洪水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境,他们说是“魔鬼跳舞、死神狞笑”,说老支书命令的口气是“铿锵有力”,最后写给老支书的话就更像是一首首赞美的诗了。我想,他们能够找出句子中的精妙字词,这样日积月累,当然会“恰如其分”地使用。可见,课堂中的字词赏析对丰富学生语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课后反思,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处理得更好些,比如:学生读

9、老支书吼的那句话时,真是把自己演绎成了老支书,此时,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从而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提高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读上了。十一、课例点评:听了由李老师讲授的桥这节课,认为她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整体上讲,各环节的安排做到了由易到难,就像是为学生铺了一座有坡度的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内化了文本。二、以课题为线索,先让学生读题猜想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再让学生读课文说主要内容,最后理解课题“桥”的深刻含义,设计上做到了前呼后应,不仅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步步深刻起来,而且让学生学到了独特的写作方法,知道以桥为题的文章不一定就写字面意义上的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亮点:一、本节课老师最后才把结尾展示给学生,这一突转的设计本来就让学生震惊,再由老师配上哀伤的音乐动情地范读,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心中也酸楚起来,师生们对老支书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二、老师语言语富有感染力,在指导朗读进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如:读老汉的话时指导学生“铿锵有力”地读,带着“冷冷的表情”读,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读,多种形式的读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当然,再完美的课也会留有遗憾,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读得那么投入,如果再让学生说说读后的体会,那该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