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326023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地理综合题强化训练1.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甲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乙甲(1)甲图是_(1或7)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理由是_ _ 。(2)比较乙图中、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3)比较甲图中、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4)图中、两地适合晒盐的是 ,原因是_ 。(5)甲图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长期以来,农民对柴薪的消费量大大超过柴薪资源的合理提供量,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应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

2、发展?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成因。(2)图示沙漠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有哪些?(3)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3.读“黄河三角洲1956年199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湿地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3)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有哪些?4.下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

3、)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等高线()河流沙漠4010410096敦煌酒泉祁连山河西走廊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甲乙6.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束怀瑞等七名中国知名专家在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认定,陕西所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唯一符合7项气象指标的苹果最佳优生区。材料二:陕西省简图。(1)分析苹果种植基地位于图中哪一区域(甲或乙)

4、?为什么?(2)陕西省种植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3)陕西省种植苹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何?(4)你认为陕西苹果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应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7.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该省简图。材料二:该省A县与黄土高原B县相关资料比较表。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米)2006年粮食产量(万吨)A县6536670.10.856B县(黄土高原)154182508045材料三: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材料四: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 (1)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气候类型地形类型耕作制度(2)

5、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结合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3)根据“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和“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潼关咸阳西安三门峡市泾河渭河河河洛黄三门峡枢纽三门峡建设前三门峡建设后潼关咸阳咸阳潼关(1)泾河和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观:一河水清,另一河则水浑。成语“泾渭分明”即由此而来。请解释其形成原因。(2)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请运用已学知识,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了哪些巨

6、大作用。(3)请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是 ,甲地无冻害的原因是 。(2)简述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柑橘生产的影响。(3)按加工层次,柑橘加工业划分为以罐头生产、原汁榨取为主的初级加工业,以饮料生产、香精与色素提取、果酸加工为主的中高级加工业。分析甲地柑橘加工业的区位优势,说明不同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5)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10.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

7、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松辽河产区珠江产区长江产区东南诸河产区淮河产区黄河产区内陆河产区西南诸河产区滦海河产区(注:图中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产区属南方产区,其余属北方产区)(1)图中松辽河

8、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 。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 平原和平原。(2)图中长江产区的 湖平原和 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双选)A.粮食商品率高 B.耕地面积广大C.水热资源丰富 D.复种指数较高(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

9、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双选)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 D.调整种植业结构参考答案1.(1)7 理由: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地年降水量大于地。因为夏季我国东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地位于武夷山迎风坡,降水丰沛 (3)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地。因为地为武夷山,海拔高 (4)地(布袋盐场) 原因: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日照充足,雨日较少,蒸发旺盛;沿海有大片平坦的沙滩,适宜建盐田 (5)水土流失 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解决农村生活能

10、源问题;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2.(1)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河流径流量小;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河流流程短,许多河流下游水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在沙漠中;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有些河段出现断流现象。原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夏汛;河水沿途蒸发、下渗及用水使下游河流水量减少 (2)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或风力作用) (3)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土质疏松,有利于棉花根系伸展3(1)海域和湿地面积面积明显缩小 (2)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11、(3)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合理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湿地;防治黄河“断流”等4.(1)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3) 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4) 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其水能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水能时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5.(1)主导自然条件是水。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 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6.(1)甲 苹果是温带水果,甲位于秦岭以北的温带气候区,而乙位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气候区 (2)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光、热、水条件好,黄土土层深厚,适宜温带水果生长 (3)种植经济林木,既可以提高绿化面积,保持水土,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民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