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326021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情况(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第一节、信息组织的必要性1. 信息组织 :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和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并以适当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2. 信息检索:根据检索需要,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相应信息资源的过程。3信息资源:通常指一切以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载体,只是比较而言,更侧重于对新型媒体形式的强调。(可以是图书、期刊、报纸、论文,也可以是网络上的电子资源)4. 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有什么关系?(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和有序化信息系统之后,才能准确有效查找相关信息资源;(2)信息检索则是信息组织出发点与

2、归宿,用户的检索需要是组织信息的主要依据。第二节、信息组织的形式和检索途径1.文献组织的基本排列方式:一般有两种基本排列方式,其一为:(固定排列法) 和(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固定排列法,如档案、博物馆的收藏、光盘、录音带、缩微品。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如图书、期刊等 )2. 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四种类型。3. 按照标识特征,检索工具可以分哪两种基本类型?(1)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形式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以信息资源形式特征为标识检索途径。常见的信息资源形式特征有责任者名(即作者和与资源形成相关的人或机构,如译者、改编

3、者、修订者等)、题名、机构名、标准书号、专利号、文献登录号(或顺序号)等。(2)以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主要有(分类法)、(主题法)。 4.按照系统中所用的标识是否进行控制,检索工具可以分为(受控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检索系统)。5.按照系统中标识组配的特点,检索系统可以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两种)。6.检索工具还可以按照采用的形式,分为卡片式、书本式、缩微式、电子方式等。第三节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和研究内容1. 检索语言: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和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和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也称情报检索语言。2.知识组织系统:知识组织系统通常指经过组织的

4、知识结构表达的工具,它试图包含组织信息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各种类型的词表,其范围从传统的地名表、同义表,到新型的知识组织工具。3.信息处理的基本做法:(领会)1)描述信息资源,以便识别与确认它,主要方法是著录、编写题录和资源形式特征的描述;2)浓缩信息资源内容,主要方法是编写内容提要或文摘,供用户了解、选择和判断信息资源;3)提供检索点。主要方法是确定特定资源的标索特征(或标识)与可检信息。信息资源的检索点有代表其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各种标识,如题名、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等4.信息组织活动的内容:(领会) 信息组织活动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信息组织的操作。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特征,

5、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标引、并将其组织进相应系统的过程。(2)信息资源的组织规范。这是根据信息组织的需要,按照信息资源的特点预先确定的规则和方法系统,是进行信息组织操作的依据。第二章 信息组织原理第一节 对信息组织的要求1. 检全率:是指一次检索中检出的与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量占系统中所有与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量的比例,检全率=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量/系统中相关信息资源总量子数100%2. 检准率;是指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的数量,占检出的全部信息资源数量的比例。检准率=检出的相关信息资源数/检出的信息资源总数100%3. 简述对信息组织的要求。(领会)(1)检全率。略(2)检准率。略(3)检索速度和

6、系统的和时性。检索速度是指用户从实施检索到得到结果化费的时间,它是衡量系统检索速度与使用效果的重要参数。它与系统响应检索的能力、检全率、检准率、资源组织的全理性等因素有关。系统的和时性是指检索工具处理信息和提供信息所用时间较短,能快速纳入、处理和提供信息。(4)系统易用性。是指标引人员使用检索系统描述、标引资源是否方便和易用;用户使用系统的简易性、方便性与获取信息的容易程度。系统易用性是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决定系统设计改进和发展方向。(5)检索的成本效益。是指检索系统的成本和效益之比。检索成本包括系统设备费、标引处理费、检索运行费;检索效益指检索系统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检索系统是低成本

7、高效益的系统。第二节 信息组织中的控制与规范1. 句法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句法控制是根据信息资源标引和检索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组词造句规则,对检索词的组合方式做出的规定。常见的句法措施有确定引用次序、使用辅助符号和句式转换。(1)引用次序,是指复合主题标引和检索时,各个主题因素的组合次序。在分类法中引用次序是指类目划分标准使用的先后次序或各主题分面在组配时的先后次序;在主题法中是指字顺检索系统中主标题与各级子标题组合的次序。(2)辅助符号,是揭示主题概念之间的关系意义、进行检索操作的符号。常见的有:关系符号:是一种用于揭示词语组配中形成的关系类型的符号,通过对组配中关系类型的表达,对标引词进行

8、控制,说明组配性质并有一定的排序功能。联系符号:是一种揭示同一文献主题之间联系强度的符号,可以防止主题词之间出现误组配。职能符号:是一种表示主题标识在组配中的句法职能的符号,可以明确一个标识串(句子)中各主题因素的施动-受动作用,明确法含义,提高检准率。(3)句式转换,是为了使检索句子各个有意义的词素能成为检索入口字,通过对语句中词语位置的变动来增加检索点。常见的有:轮排转换,将检索语句中每个有意义的词依次排在检索入口,其他词在保持相对位置的情况下移动。链式转换,以逐次折卸句子链环的方法,将每个有检索意义的的词语依次排在检索入口。分析转换,在一个检索词句中,每次抽取少量的词组配成标题,依次把每

9、个有检索意义的词排在检索位置上。2. 词汇控制的范围是什么? (领会)词汇控制:即根据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对自然语言中的的词汇进行优选、规范、揭示相关性的过程。(2)词汇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同义控制:是对字面形式不同而含义相同的词进行控制,使检索系统中一个概念只有一个词语表达。包括对同义词、准同义词和部分专指词与泛指词进行的控制。同义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在几个词中选取一个作为规范词,在规范词和非规范词之间建立用代参照,便于用户从非规范词找到规范词。同义控制的作用是可以克服一义多词的自然语言现象,把相同内容或特征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起。如:自行车 代 脚踏车 单车词义控制:是对同形异义词和语义含糊的词进

10、行控制,使词义明确,一个词语只表示一个概念,以控制一词多义现象。词义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在词后加限义词,在词下增加含义注释和范围注释。 疲劳(生理);疲劳(心理)词间关系控制:是揭示词汇之间的等级、等同、相关关系,使之成为语义相关的系统。在主题法中词间关系控制采用设置参照、倒置标题、主标题-副标题以和编制词汇索引系统,如词族索引、范畴索引、轮排索引等。分类语言主要通过类目体系显示词语间的从属、并列、相关关系,用类目参照显示语词概念的横向联系。3.相关因素控制的主要内容(领会)常用的相关控制包括引用关系、链接关系和用户需求等。引用关系:这是科学文献中通过相互引用建立的一种关系,通过它,可以根据相互引

11、证关系,提示文献之间内容上的联系。链接关系:是基于超文本链接技术建立的对象之间的联系。用户需求:信息组织是为用户服务的,因此用户的检索需求是信息组织的目标和判断信息组织使用效果的重要指标。第三节 规范控制的依据1. 概念之间的关系类型。同一关系:“自行车” 与 “脚踏车”、“电子计算机” 与 “电脑”。包含关系:“哺乳动物” 与 “熊猫”、“图书馆” 与 “公共图书馆”。交叉关系:“妇女” 与 “科学家”、“中等教育” 与 “业余教育”。矛盾关系:“核国家” 与 “非核国家”。两者之和等于上位概念“国家”。 “脊椎动物” 与 “无脊椎动物”反对关系: 中医学 与 西医学 。两者之和小于上位概念

12、“医学”。“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并列关系:“人造棉”与 “锦纶”、“维纶”、“腈纶”2. 知识分类:根据知识组织的不同对象和层次,现有的知识组织体系包括:科学分类体系、学科分类体系、事物分类体系、行业分类体系等。(见P24-25页表)3. 阐述文献保证原则和用户保证原则。 文献保证原则:亦称文献根据,指信息资源组织应根据信息资源类型、数量等因素进行相应控制。信息检索系统处理的对象是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因此要有效进行信息描述和主题内容的组织和提示,离不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以和分布状况等的了解。信息资源的数量、特点,往往是影响检索语言详略程序、确定类目或标识设置

13、的重要依据。用户保证原则:指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描述控制和词汇控制。检索系统是为用户服务的,各种控制和组织措施如不符合用户的检索要求和使用习惯,必然会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对信息检索系统在进行规范控制时,应当有意识地从用户的使用需要出发。4. 信息资源组织对分类的借鉴。信息资源组织以知识分类为基础,可以较好的揭示各个领域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和时反映各知识领域的进展。可以包括多种层次和方面,如:作为信息资源分类的基础,用于建立合理的信息组织的结构。作为基础类目门类的设置依据。作为主题系统中范畴处理的依据。作为专门领域下具体类目的设置依据。作为类目之间关系、词间关系处理的依据等。第三章 信息描述第一

14、节、信息描述的含义1. 信息描述的信含义: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2.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其作用主要包括:识别:确认并对要进行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个别化描述,使用户能识别该组织的资源对象。定位:提供信息资源位置的信息,以便供用户访问时使用。检索,通过在描述数据中提供检索点,方便用户对资源的检索和利用。选择,通过记录信息资源的各种特征,供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选择。3. 信息描述的主要标准: ISBD是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英文缩写,由国际图联(IFLA)1

15、969年制定的供各类信息资源描述用的国际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我国于1983年7月发表的全国文献著录总则。DC:是都柏林元素集的简称,1995年3月在美国小镇都柏林创建的元数据描述方法,是对网络资源描述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标准。第二节 信息资源描述项目、标识和描述级次1. 信息描述项目:亦称著录项目,是用以揭示文献内容和特征的记录事项。2. 基本描述项目的内容: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基本描述项目分为9个大项目,依次为:题名和责任者项目;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式项;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和有关记载项;提要项。都柏林核心集分15个大项:题名;创作者;主题;描述;出版者;参与者;日期;资源类型;格式;资源标识;来源;语言;关联;覆盖范围;权限管理。 正题名:说明题名文字/第一责任者;其他责任者.版次和其他版本形式/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者.出版发行地:出版者或发行者,出版发行日期(印制地:印刷者,印刷日期) 页数或卷(册)数:图;尺寸或开本+附件.(丛书名/编者,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丛编编号.附属丛编) 附注 国际标准书号(装订):价格 提要 .书名 . 责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