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2601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优秀名师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55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单元: 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 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3、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4、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 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B、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C、放火焚烧杂草树木技术的

2、发明 D、青铜工具的出现 5、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 6、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8、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铁犁牛耕 9、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排水工具 D、纺织工具 10、中国古代

3、的瓷器开始外销是在 A、西汉 B、魏晋 C、唐代 D、宋代 11、中国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2、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阿拉伯商人 D、波斯商人 1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 B、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 14、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生产规模相当大 15、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

4、.宋代 16、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大邑 1 17、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18、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19、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0、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阻碍了资本主义

5、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 B、? C、? D、? 21、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2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23、历史上称曾有“天下之胜,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东晋 B、唐

6、朝 C、南宋 D、明朝 24、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晋商和粤商 D徽商和闽商 25、下列有关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1、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中国的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速解体。“解体”指的是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 ,工厂的规模变大 C、封建经济

7、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D、封建经济和外国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 4、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外商企业的刺激 ?清政府的支持 ?洋务运动的诱导 ?封建经济的发展 A、? B、? C、? D、? 5、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 2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D、湖北机器织布局 6、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甲午战后 C、义和团运动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8、 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业和火柴业 B、面粉业和火柴业 C、纺织业和面粉业 D、火柴业和造纸业 8、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激发了实业家投资办厂的热情 C、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辛亥革命后,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是( ) 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 B、辛亥革命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有识之士为救国大力发展实业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

9、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少资金和技术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 D、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 11、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夹缝中生存,在夹缝中发展的。下列不属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夹缝及斗争内容的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2、抗战期间,日军吞并民族工业的方式不包括 A、租赁 B、军管理 C、委托经营 D、战时体制 13、1912191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主义的压制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官僚资本的排挤 D、国民素质低下 14、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少见效快的角度考

10、虑,最好投资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15、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民族工业的结构不合理 B、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6、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单元: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

11、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 3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八大 C、十一界三中全会 D、十三大 4、“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指的是 A、建国后的农村土地改革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农村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5、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对内改革 ?实行对外开放 ?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A、? B、? C、? D、? 6、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12、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7、“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8、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按劳分配 C、调动职工积极性 D、实施“走出去”战略 10、下列不属于我国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11、经过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A珠海 B 厦门 C深圳 D汕头 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巩固对改革开放的成果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巩固

14、对改革开放的成果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同点有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 ?都提出了要实行改革开放 ?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 B、? C、? D、?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地区 B、沿海地区 C、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有?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设置经济特区,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对外贸易 ?4 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A、? B、? C、? D、? 1

15、8、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包括 ?管理体制改革 ?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 B、? C、? D、? 第四单元: 1、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开来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不正确 D(?不正确?正确 2、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3、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革命 4、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是 A、申报 B、昭文新报 C、中国丛报 D、万国公报 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唤醒民众起重大启蒙作用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刊 D、电话 6、中国铁路诞生于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7、中国铁路诞生的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