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限期的角色过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3256524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阈限期的角色过渡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阈限期的角色过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阈限期的角色过渡(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阈限期的角色过渡作者:吴垠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7期摘要: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阈限期,由于身份的两重性,大四学生容易 出现迷茫、紧张的心态,并承受着角色变换的心理压力。而仪式行为能在人生的过渡阶段,赋 予大四学生生活的中心和关注点,为其社会生活提供秩序感和稳定感,缓解精神焦虑和心理压 力。如果说形式化仪式行为是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向社会宣布毕业生们迈入了人生的一个新的 阶段,那么日常化仪式行为则帮助大四学生更具体、更有效地认识和适应其新的社会角色,以 更积极的方式完成人生的过渡。日常生活中世俗化的仪式行为实际上起到了对信仰、宗教的替 代作用,成为对传统社会神圣仪式的一种接替。

2、关键词:阈限期;过渡仪式;形式化仪式行为;日常化仪式行为人类学家范盖内普发现,绝大多数人在其一生的经历中,都要经历一些重要关口 :从某 一年龄阶段进入另一年龄阶段,从一种社会角色或社会地位进入另一种角色或地位。很多民族 或部落都要为个人在经历这些人生关口时举行仪式,范盖内普将此种仪式统称为“过渡仪 式”,他从种类繁多的各民族仪式中洞察出基本的三段结构,即分离阶段”、“过渡或通过阶 段”、“统合或组合阶段”。特纳发展了范盖内普的过渡仪式理论,重点研究仪式三阶段中的第 二阶段,即过渡阶段,并将其改称为阈限阶段。在他看来,阈限阶段是仪式过程的核心所在, 因为它处于“结椅的交界处,是一种在两个稳定“状

3、态”之间的转换1。阈限的概念来自拉丁文“极限”(limen)(英文threshold),意指所有间隙性的或模棱两可 的状态。在阈限阶段,仪式的主角已经穿过了一种地位或身份的门槛,但还没有进入另外一 个,他脱离了正常的身份概念和行为规范,处于正常的、日常的社会文化分类之外。文章的研 究对象一一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就处在一个阈限”阶段,他们即将结束本科阶段的学习生 活,开始走向工作或继续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在这样一个角色转变的人生转折点,身份界限 的模糊往往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迷茫、犹豫和紧张。在这样一个身份具有两重性的阶段,往 往就会出现象征人类学者所谓的“过渡仪式”,来帮助解决人生“界限模糊阶段”的隐忧,帮助个 人顺利地实现社会角色转变。文章将仪式行为分为“形式化仪式行为”和“日常化仪式行为”两类。所谓“形式化仪式行为” 是指在特定的情境场合下,有一系列既定的程序,具有神圣意味的,行为者意识到这是一种仪 式的行为,如面试、考试、毕业典礼、毕业聚会等。而所清日常化仪式行为”是指发生在日常 生活中,但其背后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世俗性行为,文章所研究的象征意义着重于大学本科毕 业生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过渡性特点下的行为意义,如:着装、消费、参加俱乐部社团,甚 至是到教室自习的行为,对于他们而言都可能具有仪式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