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325651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课题:10杨氏之子 课型:预习交流 时间:主备人:彭娟 审核: 班级:学生学案教师导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4、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感知人物语言的精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文中的3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感知人物语言的精妙。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难点:根据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难点:根据

2、句子的意思译成白话文。三、学法指导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的注释,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三、学法指导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的注释,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四、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四、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两则:(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

3、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五、学具准备工具书、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五、学具准备工具书、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六、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学生导入课文2、默读两遍课文,完成高效课堂第一至六题学习研讨(一)进入课文1、解释题目杨氏之子的意思。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大声地朗读课文,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3、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二)质疑问难,试着练习背诵课

4、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练习背诵课文。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一、课堂导入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孩。二、学生自读自学,完成练习,相互交流,汇集不能掌握的知识。三、板书课题,解释题目,重点理解“氏”“之”的意思。四、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五、依照注释,逐句理解课文语句六、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七、当堂检测完成小练习册我拼写、我组词、我解释八、课后反思集体备

5、课导学案模板课题:10杨氏之子 课型:展示反馈 时间:主备人:彭娟 审核: 班级:学生学案教师导案一、教学目标:1、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3、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未闻”、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

6、学习中积累语言。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三、学法指导1、古文在一些句式上常常使用省略句,比如:“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呼儿出?文中没有点明,这就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补白出文中的“谁”才能使语句结构完整,语义表达才会更加清楚。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几处,读本文时要注意这一点。2、古文中的一些词语与现在的意思有所变化,有些

7、词现在已经不太常用,如:“乃”,在学习时要对照文后的注释或查字典,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如“果”的意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果,要认真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文义。三、学法指导1、古文在一些句式上常常使用省略句,比如:“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呼儿出?文中没有点明,这就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补白出文中的“谁”才能使语句结构完整,语义表达才会更加清楚。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几处,读本文时要注意这一点。2、古文中的一些词语与现在的意思有所变化,有些词现在已经不太常用,如:“乃”,在学习时要对照文后的注释或查字典,有的要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如“果”的意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果,要认真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文义。四、知识

8、链接四、知识链接五、学具准备 工具书五、学具准备工具书六、 学习过程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学习研讨一、体会语言的幽默1、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2、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3、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二、延伸拓展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三、朗读课文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课外搜集:(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进入课文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复习检测)2、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延伸拓展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作业布置七、当堂检测完成小练习册的所有题目八、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