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324903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小朋友社会性发展第一部分:学前小朋友情绪能力的发展一、 学前小朋友情绪能力的发展(一) 对情绪的辨认幼儿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辨认她人的内心世界。 3岁左右的大多数幼儿已经可以对的命名“快乐”的表情 3-4岁的幼儿开始学会辨认“伤心”和“气愤” 4-岁的幼儿逐渐学会使用“胆怯”这个情绪标签 研究表白,西方幼儿辨认“伤心”早于“气愤”,相反,中国幼儿辨认“气愤”早于“伤心”。研究者觉得,这和中国父母的情绪体现习惯是相吻合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更注重自身的权威性,愤怒更容易维护个人权威,而伤心则被觉得是内心脆弱的体现,因此父母更倾向于体现愤怒而非伤心,这样,中国幼儿接触愤怒的生活情境相对较多,对

2、于愤怒”的辨认也相对较好。(二) 对情绪的理解情绪理解是指幼儿看不到表情也可以理解在一种具体情境下她人的情绪感受。例如,问一名幼儿:“妈妈给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小明会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幼儿可以理解小明的情绪。这种情绪理解能力在幼儿阶段发展迅速。一岁的幼儿已经可以对自己和她人的情绪体验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表情辨认不同,幼儿对悲观情绪产生的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与生活中悲观情绪更容易引起成人和幼儿的讨论有关。二、 情绪体现能力的发展情绪体现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出生时婴儿会体现出好奇、痛苦、厌恶和满足。两个月时,婴儿开始展露社会性微笑。27个月浮现的其她基本情绪是愤怒、悲哀、快乐、惊讶和恐惊。

3、2岁时,婴儿开始体现出复杂的情绪,例如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这些情绪又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都是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最初这些情绪只有在成人在场观测她们的行为时才会产。例如:一种3岁的孩子在一种高高的滑滑梯上独自玩耍并不会产生自豪感,但是当父母在旁边时,她便会很得意地对父母说:“看,我高不高!”而父母故作激动的表情会让孩子感到非常满足,她会乐此不疲地滑下爬上向父母显示自己的本领。在父母的引导和强化下,幼儿逐渐将成人的评价原则内化,直到学龄阶段才可以在没有外部监督的状况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羞愧或内疚。三、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一) 情绪调节方略的发展 1.幼儿的自我情绪调节初生婴儿

4、的情绪调节比较困难。她们只能通过将身体从引起不快乐的物体旁边移开或是通过不断吸吮的方式减少某些不快乐的冲动,大部分时候她们只能通过哇哇大哭来发泄自己的情感23个月的婴儿可以采用控制视觉注意的措施来调节情绪。例如:父母在逗宝宝时, 宝宝乐不可支,但是忽然会把视线移开几秒钟,宝宝的这一举动其实是为了获得半晌的休息,调节一下情绪,然后还想继续玩下去。当婴儿够爬行或走路时,则会更加积极积极地采用接近或回避的方式调节情绪,如当看到一种发出较大声响的电动机器人时也许会体现出警惕,并爬到一边远远地看着。23岁的幼儿一般采用独自游戏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由于在独自玩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往往可以感受到愉悦

5、与放松,并且获得对事物的支配感。45岁的幼儿学会采用分散注意力、回避的方略来解决,而5一6岁的幼儿则倾向于通过体现出更积极的情绪和肩负更多的社交责任等建设性方式来应对。2.教师协助下幼儿情绪的调节某些悲观情绪幼儿无法自己调节,因此,幼儿教师协助幼儿调节悲观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成人的协助,大多数幼儿都不容易调节自己的悲观情绪。当幼儿感到沮丧并觉得难于调节自己的行为时,照顾人通过照顾孩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幼儿的沮丧感,让孩子感到舒服。忧伤,当幼儿遇到压力而又无法应对时,就会体现出忧伤情绪。轻度忧伤情绪重要来源于身体的不适,这种不适也许是由于病痛、极端的气候或噪音所致;重度的忧伤重要来源于失

6、去心爱的人或物品,在情绪上体现为极度痛苦或忧郁。但是幼儿的忧伤情绪也许会被成人所忽视,如果对这种悲观情绪置之不理或不能消除其诱因,将会有损于幼儿对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感。成人要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措施释放压抑的情绪,协助幼儿找到一种能内在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措施。.给幼儿安慰 2.容许幼儿哭泣 3转移幼儿的注意 4.协助幼儿用语言体现出自己的情绪 愤怒,诱因:受到身体或心理上的限制,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或者在努力的过程中遭受挫折或半途被人打断,或受到人身侮辱,或者被迫去做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情。体现形式:眉头紧皱,满脸通红,热血沸腾,肌肉紧张,咬牙切齿,怒目圆睁。愤怒的极端体现形式是暴怒。有些愤怒会伴有袭

7、击行为的浮现,给教师的建议,1将幼儿的袭击性行为引导到其她活动上去。 .把幼儿抱到腿上,给某位幼儿某些身体上的限制,以免对其她幼儿导致伤害,等幼儿情绪稳定了,再放开她。 胆怯,产生胆怯的情绪是由于浮现了某些具有威胁性的事物,或者是由于缺少安全感。给教师的建议:1消除或减轻导致胆怯的因素。 2.给幼儿支持和安抚 让幼儿哭一会 .用某些安静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5让幼儿和指偶对话 .让幼儿协助同伴(二)情绪体现规则情绪的体既有其社会规则,小朋友只有学习并运用这些规则,才可以与人和谐相处并获得她人的认同。例如:中国小孩都懂得不能随便接受她人食物的规则,即便很想吃,也要掩饰自己的情绪说:“我不爱

8、吃。”“谢谢,我家有。”1.最小化规则最小化规则即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体现在强度卜削弱。例如:两个小孩子在赛跑的时候,一种孩子摔倒了,尽管面部表情很痛苦,但是这个孩子嘴上也许会说“没事”。2.最大化规则最大化规则重要指积极情绪的体现在强度上的增强。例如:当教师给全班的小朋友简介一种新同窗时,孩子们一般会热烈鼓掌欢迎。面具规则面具规则即用中立的表情来体现不置可否的情绪。例如,当有人逗小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这个孩子一般会回答:“都喜欢。”4.替代规则 替代规则指个体被盼望用一种不同的情绪来替代另一种情绪。例如:当一种小孩子收到一份并不喜欢的礼物时,一般还是要体现出快乐的心情,并且向

9、对方答谢。3岁此前,幼儿便开始显现出某些有限的隐藏自己真实情绪的能力,并且逐渐学会如何伪装自己的外在情绪。但是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伪装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说谎时总是显得紧张或者笑嘻嘻.因此幼儿说谎时环县非常容易被成人辨认的。小朋友情绪的体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别,女孩成绩明显高于男孩,并且在年幼小朋友身上差别体现尤为突出。但是,也有研究表白,男孩和女孩都可以较好地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只但是各自擅长的情绪类型有所不同,男孩倾向于掩饰痛苦情绪,女孩更也许掩饰愤怒情绪。第二部分:学前小朋友自我意识的发展一、 自我意识的产生自我意识,是指对自我及其与周边关系的意识,涉及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边世界关

10、系的意识两部分。许多心理学家觉得,最初的自我感来源于“能动觉”,即当婴儿作用于环境事物的时候,她注意到由于她的作用导致了不同的成果。出生23个月后,两个月大时,婴儿便开始具有倾向性地反复那些使自己获得快感的动作。如果将一种气球系在婴儿身上,她便能不久学会不断乱动小手,小脚,来获得视听刺激。正是在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过程中,婴儿逐渐可以辨别自己和客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一种主体的自我意识。二、 自我认知的发展18-24个月大的婴儿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进入幼儿期后,由于语言、表象等信号功能大发展,幼儿开始可以反省自我,并初步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小朋友对自己的特性、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总的结

11、识。幼儿的自我概念具有如下特性。(1)非常具体。她们常常描述的是自己外部可以观测到的特性,涉及衣着打扮、长相、平常的行为体现,如“我是一种小女生”、“我今天穿了一条新裙子”。()自我概念常和自己拥有的物品连在一起。她们常常强烈地宣称:“这是我的!”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十分自私,而是表白幼儿自我的发展,企图划清自己和别人的界线。()幼儿开始结识到个人的独特性,即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开始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情绪和态度,如“我喜欢粉色”、“我喜欢画画”。三、自尊的发展自尊,即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以及随着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幼儿时期,自尊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

12、自己的困难。四、自控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限度的加深,小朋友必须学会服从规则,克制自己伤害她人或损坏财物的行为。同步还必须学会在做事情时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让注意力分散,为了得到更大的奖赏而抵御眼前的直接诱惑。总之,小朋友必须学会自我控制,这样才干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一) 自控能力发展的生理前提皮质克制机能是小朋友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随着大脑皮质机能的迅速发展,小朋友在成人的指引下,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交往,逐渐能克制冲动,学会克制自己的活动。(二) 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 自我延迟满足,是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成果而积极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13、。3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岁幼儿等待时间有所延长,并且通过会玩手或者拉衣服等活动分散注意力。岁幼儿可以等待的时间更长,并且分散注意力的方略也更多样化。一项对中国和澳大利亚4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对比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幼儿的平均延迟时间明显长于国内同龄幼儿。并且在延迟方略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相比澳大利亚幼儿。中国幼儿使用发脾气、哭、说气话等悲观方略较多,使用分散注意力、静坐等积极方略较少。 研究者觉得,幼儿在自控能力上的差别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澳大利亚个人本位价值观十分强调个人选择的价值和责任,反映在家庭与幼儿教育方面就是非常强调把小朋友看作年幼的学习者,充足理解每一种小朋友的个体,注

14、重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因此,澳大利亚幼儿在独自面对诱惑时可以更加有效地抵制诱惑。在中国,由于受老式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和教师更注重对孩子的外部控制。例如:在家庭生活中,中国父母更多的是作为孩子的行为监督者,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甚至包办替代,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在幼儿园中,仍然存在教师对小朋友的高控制,中国教师将指引的重点放在对幼儿集体活动的管理上,给小朋友提供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较少,往往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别。这样就导致在失去成人控制的独自等待情境下,中国幼儿缺少独立思考、有效调节与控制的能力。第三部分:学前小朋友同伴关系的发展一、 同伴交

15、往的发展 1.初期同伴交往的发生人类个体对同伴的爱好发生甚早,大概在出生一种月后就对其她婴儿体现出爱好,心理学家将个体早年同伴交往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12个月):“认同同伴作为社会伙伴”的阶段。婴儿常常对她们的小伙伴微笑、咿呀不休、做手势、摸对方,虽然大部分表达和谐的举动都不会得到对方的回应,但是这一阶段她们显然已经体现出对同龄人的关注,并试图引起注意。第二阶段(13-24个月):“互补的和互惠的游戏构造”阶段。婴儿浮现一系列的社会互动,涉及互换、轮流和互补的活动,例如你追我跑、你藏我找。该阶段幼儿开始与她人进行合伙、产生冲突、互相模仿以及言语交流,她们从彼此互动的游戏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第三阶段(25-个月):“意图交流”阶段。幼儿的社会互动开始浮现以假装意图为主的内容,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变得更频繁和复杂。 2.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2-5岁的小朋友对同伴交往的爱好日益提高。当2岁的幼儿还喜欢缠着爸爸、妈妈,并且谋求身体亲近的时候,45岁的幼儿已经变得渴求独立,并且更加努力谋求同伴的注意和认同。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不仅表目前爱好的提高上,还表目前同伴互动形式的变化上。由于象征功能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前小朋友越来越喜欢社会性刺激,喜欢从事社会性游戏,并且游戏行为体现出明显的复杂性。从婴儿期至学前期小朋友游戏活动的认知复杂性的变化游戏类型年龄行为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