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技术课程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324516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电技术课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光电技术课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光电技术课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光电技术课程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光电技术课程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电技术课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技术课程论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查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光电技术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6年 6 月 11 日目 录1.半导体激光器11.1 引言11.2国内外发展动态31.3 工作原理41.4 市场82.结论及体会132.1 结论132.2 体会14参考文献15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1.半导体激光器1.1 引言 激光技术最早于1960年面世,是一种因刺激产生辐射而强化的光。激光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亮度高等特性。激光技术的原理是:当光或电流的能量撞击某些晶体或原子等易受激发的物质,使其原子的电子达到受激发的高能量状态,当这些电子要回复到平静的

2、低能量状态时,原子就会射出光子,以放出多余的能量;而接著,这些被放出的光子又会撞击其它原子,激发更多的原子产生光子,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且都朝同一个方前进,形成强烈而且集中朝向某个方向的光。这种光就叫做激光。激光几乎是一种单色光波,频率范围极窄,又可在一个狭小的方向内集中高能量,因此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打孔。激光因为拥有这种特性,所以拥有广泛的应用。我国于1961年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器,40多年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开展迅猛,已与多个学科相分离构成多个应用技术范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接触很多激光技术的现实应用:例如激光在加工技术中应用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切割,打孔,刻槽,

3、标记、焊接,表面处理,生产合金,切割等。在医学上科利用激光能产生高能量、聚焦精确,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作用于人体组织时能在局部产生高热量等特点可以达到去除或破坏目标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主要应用有激光切割和激光换肤。另外走在时尚生活前沿的美容业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激光技术。激光在军事范畴也得到最充沛应用:例如,激光致盲武器、激光防空武器、激光反卫星武器、激光等离子武器、激光制导子弹、激光窃听器、激光沙盘等现代高技术武器都展示了激光的效能。激光技术的核心是激光器,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由T.H.梅曼等人制成的第红宝石激光器,激光器的种类很多,可按工作物质、激励方式、运转方式、工作波长等不同方法

4、分类。但各种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产生激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粒子数反转和增益大过损耗,所以装置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激励(或抽运)源、具有亚稳态能级的工作介质两个部分。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晶体管的发明,使科学家们早在50年代就设想发明半导体激光器。在1962年7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两名学者克耶斯(Keyes)和奎斯特(Quist)报告了砷化镓材料的光发射现象,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工程师哈尔(Hall)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激光器,由于物质结构上的差异,产生激光的具体过程比较特殊。常用材料有砷化镓

5、(GaAs)、硫化镉(Cd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等。激励方式有电注入、电子束激励和光泵浦三种形式。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激光器是问世以来,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半导体激光器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它的波长从红外、红光到蓝绿光,被盖范围逐渐扩大,各项性能参数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可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印刷制版、光信息处理等方面。1.2国内外发展动态 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化合物半导体)作为工作物质,以电流注入作为激励方式的一种小型化激光器。世界上的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是同质结的,即和普通的pn结极管一样。这种同质结激光器有源区的厚

6、度为电子扩散长度量级(微米量级),阈值电流密度需达到105A/cm2,因此只能在液氮温度(77K)和脉冲状态下工作。 半导体激光器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异质结构半导体激光器,它是由两种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薄层,如GaAs,GaAlAs所组成,最先出现的是单异质结构激光器(1969年)。单异质结注人型激光器(SHLD)是利用异质结提供的势垒把注入电子限制在GaAsP一N结的P区之内,以此来降低阀值电流密度,其数值比同质结激光器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但单异质结激光器仍不能在室温下连续工作。1970年,双异质结激光器(DHL)利用波段不断拓宽,线宽和调谐性能逐步提高,在P型和n型材料之间生长了仅有0.2Eam

7、厚的,不掺杂的,具有较窄能隙材料的一个薄层,因此注人的载流子被限制在该区域内(有源区),因而注人较少的电流就可以实现载流子数的反转.在半导体激光器件中,实现了激光波长为9000Å。室温连续工作的双异质结砷化稼一稼铝砷激光器。1978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QWL),它大幅度地提高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各种性能。后来,又由于MOCVD,MBE生长技术的成熟,能生长出高质量超精细薄层材料,之后,便成功地研制出了性能更加良好的量子阱激光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半导体激光器明显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信息型激光器。另一类是以提高光功率为目的的功率型激光器。20

8、世纪90年代,连续输出功率在100以上,脉冲输出功率在5W以上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面发射激光器(SEL)是一种在室温下可达到亚毫安的网电流8mW的输出功率和11%的转换效率的半导体激光器。20世纪90年代末,面发射激光器和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且已考虑了在超并行光电子学中的多种应用。980mn,850nm和780nm的器件在光学系统中已经实用化。1.3 工作原理 半导体材料多是晶体结构。当大量原子规则而紧密地结合成晶体时,晶体中那些价电子都处在晶体能带上。价电子所处的能带称价带(对应较低能量)。与价带最近的高能带称导带,能带之间的空域称为禁

9、带。当加外电场时,价带中电子跃迁到导带中去,在导带中可以自由运动而起导电作用。同时,价带中失掉一个电子,则相当于出现一个带正电的空穴,这种空穴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也能起导电作用。因此,价带中空穴和导带中的电子都有导电作用,统称为载流子。掺杂半导体与p-n结。没有杂质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则在导带之下和价带之上形成了杂质能级,分别称为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有施主能级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有受主能级的半导体称这p型半导体。在常温下,热能使n型半导体的大部分施主原子被离化,其中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上,成为自由电子。而p型半导体的大部分受主原子则俘获了价带中的电子,在价

10、带中形成空穴。因此,n型半导体主要由导带中的电子导电;p型半导体主要由价带中的空穴导电。半导体激光器中所用半导体材料,掺杂浓度较大,n型杂质原子数一般为251018cm-1;p型为131019cm-1。在一块半导体材料中,从p型区到n型区突然变化的区域称为p-n结。其交界面处将形成一空间电荷区。n型半导体带中电子要向p区扩散,而p型半导体价带中的空穴要向n区扩散。这样一来,结构附近的n型区由于是施主而带正电,结区附近的p型区由于是受主而带负电。在交界面处形成一个由n区指向p区的电场,称为自建电场。此电场会阻止电子和空穴的继续扩散。 p-n结电注入激发机理。若在形成了p-n结的半导体材料上加上正

11、向偏压,p区接正极,n区接负极。显然,正向电压的电场与p-n结的自建电场方向相反,它削弱了自建电场对晶体中电子扩散运动的阻碍作用,使n区中的自由电子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又源源不断地通过p-n结向p区扩散,在结区内同时存在着大量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时,它们将在注入区产生复合,当导带中的电子跃迁到价带时,多余的能量就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是半导体场致发光的机理,这种自发复合的发光称为自发辐射。要使p-n结产生激光,必须在结构内形成粒子反转分布状态,需使用重掺杂的半导体材料,要求注入p-n结的电流足够大(如30000A/cm2)。这样在p-n结的局部区域内,就能形成导带中的电子多于价带中空穴

12、数的反转分布状态,从而产生受激复合辐射而发出激光。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图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如图为结构图,其外形及大小与小功率半导体三极管差不多,仅在外壳上多一个激光输出窗口。夹着结区的p区与n区做成层状,结区厚为几十微米,面积约小于1mm2。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谐振腔是利用与p-n结平面相垂直的自然解理面(110面)构成,它有35的反射率,已足以引起激光振荡。若需增加反射率可在晶面上镀一层二氧化硅,再镀一层金属银膜,可获得95以上的反射率。一旦半导体激光器上加上正向偏压时,在结区就发生粒子数反转而进行复合。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特性中,当注入p-n结的电流较低时,只有自发辐射产生,随电流值的增大增益也

13、增大,达阈值电流时,p-n结产生激光。影响阈值的几个因素有:晶体的掺杂浓度越大,阈值越小。谐振腔的损耗小,如增大反射率,阈值就低。异质结阈值电流比同质结低得多。温度愈高,阈值越高。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谐振腔短小,激光方向性较差,在结的垂直平面内,发散角最大,可达20-30;在结的水平面内约为10左右。由于激光具有极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它与无线电波相似,易于调制,且光波的频率极高,能传递信息的容量很大。加之激光束发散角小,光能高度集中,既能传输较远距离,又易于保密。因而为光信息传递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光源。把欲传输的信息加载于激光副射的过程称为激光调制,把完成这一过程的装置称为激光调制器,由已

14、调制的激光辐射中还原出所加载信息的过程则称为解调。由于激光起到“携带”信息的作用,所以称其为载波。通常将欲传递的信息称为调制信号。被调制的激光称为已调波或调制光。激光调制与无线电波调制相类似,激光振荡的瞬时电场也可表示为:e(t)=Acos(wt+)式中A为激光振荡的复振幅,w为调制的角频率,为调制的相位角。模拟激光调制可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等类型。按载波的振荡输出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连续调制、脉冲调制和脉冲编码调制等。脉冲调制主要分为脉冲调幅(PAM)、脉冲强度调制(PIM)、脉冲调频(PFM)、脉冲调位(PPM)及脉冲调宽(PWM)等类型。脉冲编码调制(PCM)是先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通过抽样、量

15、化和编码,转换成一组二进制脉冲代码,用幅度和宽度相等的矩形脉冲的有、无来表示,再将这一系列反映数字信号规律的电脉冲加在一个调制器上以控制激光的输出。这种调制形式也称为数字强度调制。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调制分为内调制和外调制两类。间接调制是指加载调制信号在激光形成以后进行的,即调制器置于激光谐振腔外,在调制器上加调制信号电压,使调制器的某些物理特性发生相的变化,当激光通过它时即得到调制。直接调制是指加载的调制信号在激光振荡的过程中进行,以调制信号的规律去改变振荡的参数,从而达到改变激光输出特性实现调制的目的。由于直接调制技术具有简单、经济、容易实现等优点,是低速光纤通信中最常采用的调制方式,但只适合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这是因为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器(对激光器来说,阈值以上部分)基本上与注入电流成正比,而且电流的变化转换为光频调制也呈线性,所以可以通过改变注入电流来实现光强度调制。直接调制的带宽:因为半导体激光器的结电容特性,并不能理想工作,激光器对于不同的输入频率,响应并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