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16137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习日期: 学段:高一上学期 学科:语 文 编 写:温红兵 编写时间: 学案编号: 审核人: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2)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3、情感与价值目标:把握作者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1、理解由狼嗥引出大哲理思考。2、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3、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方法】1、精读课文 。 2、利用网络搜集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 3、师生讨论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1、 1887年,利

2、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德裔移民之家。父亲为一课桌商人,祖父是园艺设计师。1906年,他成为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他作为联邦林业局的职员被派往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当了一名林业官。1912年,利奥波德升迁为新墨西哥北部的卡森国家森林的监察官。1915年他被派往西南部工作,在西南部工作期间,利奥波德还注意到了西南部的土壤侵蚀问题。2、奥尔多利奥波德以一生的心血写下了一部关于土地的著作沙乡年鉴(又译为沙乡的沉思。在这部著作里,利奥波德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12个月的不同景像。他深刻提出了一系列土地环境的保护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3、一点,利奥波德提出了他的“土地道德”观点。沙乡年鉴出版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影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发现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对于自然、土地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他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道德”,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他试图寻求一种能够树立人们对土地的责任感的方式,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到政府对待土地和野生动物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利奥波德在文章中表述了土地的生态功能,以此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强化人

4、们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沙乡年鉴一书,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直到1948年4月17日,利奥波德接到一个长途电话,牛津大学出版社决定接受出版他的著作。4天之后,利奥波德的邻居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的路上,因为心脏病猝发而不幸去世。 【基础知识积累】1、重点字词读音叫 服 急 疲 饿 毛骨然 2、重点字词释义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害怕的样子。 饿殍:被饿死的动物或人的尸体。 蜿蜒:(1)蛇类爬行的样子。(2)(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学习过程】1、(一)研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写的是什么?划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2、 (二)研读第2、3节思考:这一声狼

5、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它(他)们听出了什么? 3、(三)学生自读4-7节、四人小组讨论:(1)为什么要杀死这只狼?(学法指导:阅读时从文本中找关键句)(2)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4、(四)朗读7-9节,思考: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么样?失去了狼鹿的数目增加灌木和树苗被吃光山秃鹿死失去了狼牛群数目增加草场严重损害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嗥叫(ho)兆头(sho)迸发(bng) B驯服(xn) 蔑 视(mi) 挑战(tio) C饿殍(f) 艾蒿(ho) 蠕动(r) D嬉戏(x) 疲惫(bi) 扳机(bn) 2.给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加上标点。 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 的尾巴时我们才发现我们错了这是一只狼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荡漾预言拾遗 B内涵 圈套 腐乱 C撕鸣 瞄准 复原 D枪堂 鞍角 皱巴 【作业与思考】 1、作业:像山那样思考 课后第一、二、三题 2. 思考:像山那样思考 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从课文中举例分析这一写作特点。 教师寄语:厚积薄发,终有所获。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