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11004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本(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1 矿水文地质情况调查报告一、概况本煤矿概括情况坐标如下点XY012345678910二、自然地理条件1、地势矿区地势总体是北部或北西部较高而南部或南东部较低,呈向南倾斜,区内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大隆组和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分布地段较缓,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残坡积物所覆盖,最高海拔标高2121.4m,最低海拔标高1790m最大相又t高差约331m2、气象矿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多雾、多阴雨、少日照。根据XX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11.8 C,极端最高气温34.5 ,极端最低气温- 9.3 ,年平均相对温度84%,

2、年平均降水量1126.71mm,雨季(59月)降水量占75.3%,日最大降水量101.2mm3、地表水体xx 县 xx 乡 xx 煤矿,所在区域位于贵州西北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溶斗、伏流分布普通,区内地下水主要可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于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分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xx 煤矿区内无常年性河流等大的地表水体,但北西 - 南东向冲沟发育,地表沟溪水、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最终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裂隙、导水断裂等形式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溶蚀

3、裂隙含水层中,另一部分则以岩溶泉的形式流出矿外,排泄到六冲河中。大气降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通过风化带、裂隙、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渗入地下,形成基岩裂隙水、溶洞水、其运动受地表、地下水分水岭、局部侵蚀基准面、岩性和地质构造等的控制,总体由北、北西向南、南东方径流。4、地貌矿区为溶蚀侵蚀中山沟各斜坡轻微切割地貌,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上统茅口组(P2m、龙彳I组(P21)、长兴组和大隆组(P3c+d)以及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中的碳酸盐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龙潭组( P3l )含煤地层等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 或缓坡地形。5、含(隔)水层

4、矿区内附近区域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本区主要产煤层位是二叠系龙潭组( P3l ) , 富水性弱;上覆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大Pi组(P3d)及夜郎组(T1y)为中等。弱或中等偏弱含水岩溶裂隙、裂隙或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下伏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 为强含水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但于煤系地层间都有相对隔水层存在,可采煤层顶底板有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等相隔,含水岩组一般不会直接向矿井充水。6、地质构造xx 煤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之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构造线以东北向褶皱断裂为主,矿区位于 xx 向斜南段东翼近轴

5、部,距向斜轴约3km,向斜轴线呈北东南南向西展布,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 12 16,平均14,整个xx 煤矿矿区范围内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无区域性断层通过,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三、矿井建设现状1、矿井建设情况xx 煤矿设计先开采xx 煤层,采用原xx 煤矿工业广场作为主要工业场地,斜井单水平下山开拓方式,主、副斜井井口布置在该主要工业场地中,并沿着M3煤层布置;风井井口布置在矿区中东部的原 xx煤矿工业广场中;沿M3煤层倾斜方向布置,主斜井方向布置,主斜井沿 M3煤层布置,井口标高+1842.76m,井底标高+1742.8m,长度540m坡度14,,担负煤炭运输、进风、铺设管线等任务,

6、掘进 断面10.5m2,净断面8.69 m2,为半圆拱断面,锚网喷及砌储支护,井筒内安设胶 带输送机运送煤炭,主斜井通过联络巷与运输顺槽相连,主井铺设胶带输送机,运输顺槽铺设皮带输送机,联络巷铺设刮板运输机。煤从采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工作面下出口(刮板运输机)工作面运输巷主斜井井口地面堆煤场;副斜井为利用,沿 M3煤层布置,井口标高+1870.87m,井底标高 +1742.7m、长度540m坡度14,担负肝石、材料、设备的提升和下放任务及排 水、进风、铺设路线等任务,掘进断面7.65m2,净断面5.77m2,为半圆拱断面,锚喷及砌储支护,铺设钢轨混凝土轨枕,安设绞车座;井底标高+1770.9

7、m长度168ml坡度25 ,为专用回风道,掘进断面 10.2m2,净断面9.47m2,为半圆拱断 面,锚喷及砌碹支护,铺设瓦斯抽放管路和通信电缆,不铺设轨道和动力电缆,回风斜井在掘进至东翼首采段回风巷位置后,沿M3煤层布置,走向布置一条回风联络巷,并在距离副斜井约30m处布置回风下山,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下山在 +1742mfe高通过联络巷贯通形成开拓系统,在 +1742m标高位置设置主副水仓,矿 山开采标高为+19001650m设置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730m将整个井田共划 分为两个采区(一采区、二采区),一采区为 +1730m标高至煤层露头,二采区为 +1730m标高到+1650m标高

8、,开采顺序采用下行式开采,首采一采区,后采二采 区,工作面推进方式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即由采区边界向运输下山方向推进,采用1 个采取 1 个工作面, 2 个掘进工作面满足其年产量,采区生产能力为 15 万吨 / 年,现 xx 煤矿各开拓系统、通风系统已全部形成。矿井实际涌水量:经矿井开拓建设中实际测试及委托中化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察院对本矿进行实际调查,矿山目前新建的设计主采M3煤层的井巷系统基本完成,至一采区最低+1742mB高水平(水仓标高+1737nm ,根据实测,矿井最小涌 水量为7m3/h,正常涌水量为12m3/h,最大涌水量为23m3/h,因此,矿井目前的 实际涌水量为:最小涌水量7.

9、0m3/h,正常涌水量12m3/h,最大涌水量为 23m3/h。2、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1) M8煤层:分布于煤系地层中部,上距龙潭组顶界2560mm平均厚度1.7m,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呈较稳定的层状体产出。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 致,倾向北西,倾角14,煤层展布较稳定,属结构简单煤层。整合前该煤层为各矿山的主采煤层,目前矿区内该煤层已近开采完毕,仅余小量资源未开采。(2) M3煤层:分布于位于煤系地层下部,处于 M8煤层下方,间距20 40ml平均30m下距茅口组灰岩顶界1525ml平均厚度2.2m,煤层结构复杂, 厚度稳定,呈较稳定的层状体产出。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向北西,倾角

10、14,煤层展布较稳定,属结构简单煤层,区内仅在煤层露头处及xx 煤矿东翼浅部有所采动,该煤矿整合后为首先开采煤层,也是将采矿山的主采煤层。3、邻近矿井采空区及积水情况分析矿区内M3煤上部M8煤层大部分已开采,采空区主要是由整合前原xx、xx、xx和xx四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开采 M8煤层形成的,预计剩余储量104万吨,并留 有大量的采空区及煤柱,经实际核查,原 xx煤矿M8煤层采空区面积约7.2万 m2;原xx煤矿M8煤层采空区面积约8.28万m2原xx煤矿M8煤层采空区面积约 20.7万m2原xx煤矿M8煤层采空区面积约4.68万mZ总计采空区面积约40.86 万m2矿井开采最低标高为+1650

11、m整合前的xx和xx煤矿开采区域已基本接近 该标高,井下涌水量较小,一般在 1220 m3/ho这些区域的积水客观存在,预计积水量 8.2万m3在xx煤矿建井过程中, 利用原 xx 老井进行排水工作,现经实测, xx 煤矿排水位(抽水位置)为+1737.1m,因原来四矿在开采过程中曾有多处巷道贯通,这样M8煤层开采采空区积水可汇集于xx煤矿采空区,故四矿 M8煤层开采原开采采空区积水+1737.1m以 上已全部基本排干,只存在少量低洼积水。现M3煤层开拓系统最低标高为+1742.2m,高于M8采空区积水上限5.1m, M3煤层开采活动均在+1768mW上,说 明目前M3煤层开采?S动不受M8煤

12、层采空区积水威胁。因此只要通过 xx老井排水 可解除各矿采空区积水对 M3煤层的影响,但xx老井必须加强维修,在必须保持现有排水标高以外,逐步加强水淹区排水,直至排干为止,但在开采 M3煤层中一定 要做到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确保消除水患对矿井的威胁,但矿井从 +1742me下 延深时必须首先把M3上覆煤层M8采空区积水排干,确保无积水后方可往下延深。4、矿区附近老窑开采情况分析矿区内M3煤层仅在煤层露头处及xx煤矿东翼浅部有所采动(原xx煤矿曾布 置有一条长260m的斜井,现与1301运输巷、回风巷贯通,无积水),在矿区西南 部的煤层露头线也因过去的小煤窑开采形成了大约 91426m2的破坏带

13、。矿区附近老窑开采历史悠久,M8 M9 M3煤层均有开采,主要为当地居民生 活用煤,主要开采M3煤层及M3煤系M8煤层见的部分不可采煤层浅部,形成一定 区域的开采破坏带,具体开采规模不等,煤矿主井为界向东西两翼均有小煤窑开 采,M9 2处、M8,5处、M3, 4处;据向当地村民及小煤窑业主调查,当时开采 使用斜井开采,井巷深度3050m之间,由于当时无通风设施,小煤窑沿井筒向两 边回采,回采宽度大部分在5m范围内,由于雨季雨水较多,雨水可能进入废弃的 老井(附矿区内小窑调查统计表)。小窑调查统计表序号小窑名称开采煤层开采位置开采面积深度预计水量1老窑M9M9X:3022159.923Y:355

14、87460.565Z:1863.88深度20m,面积100m2160 m32老窑M9M9X:3022.138.956Y:35587446.949Z:1865.88深度25m,面积125 m2200 m33老窑M8M8X:3022119.315深度31m,面积155310 m3Y:35587477.408Z:1853.36m24老窑M8M8X:3022136.465Y:35587560.354乙1850深度37m,面积185 m2370 m35老窑M8M8X:3022113.080Y:35587582.558Z:1846.63深度28m,面积140 m2252 m36老窑M8M8X:302184

15、3.252Y:35587406.064Z:1848.17深度41m,面积200 m2360 m37老窑M8M8X:3022206.400Y:35587724.295Z:1870.57深度18m,面积90 m2162m38老窑M3M3X:3022077.544Y:35587576.142Z:1838.40深度21m,面积100m2200 m39老窑M3M3X:3022020.071Y:35587591.542Z:1837.48深度38m,面积190 m2380 m310老窑M3M3X:3022161.845Y:35587769.189Z:1837.43深度180m,未回采与1301回风巷贯通,无 积水11老窑M3M3X:30221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