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10690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幼儿欺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湖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11624178 韦英 摘要:本文以文献与调查法的形式就幼儿欺负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等家庭因素的关系作了调查与分析,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不仅对对方造成的伤害,还影响到对方系统的权利虐待,通过创造性游戏、友好的态度进行家庭教育的相关指导。关键词:教养方式,幼儿欺负行为,家庭教育,游戏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成为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中极具实践意义的课题。从已提出的研究框架来看,欺负行为的研究几乎涉及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各种因

2、素。儿童欺负行为是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年来,童欺负现象呈增多态势,更增加了对这个课题研究的紧迫性。而从大量的资料分析,对欺负行为的研究和干预基本上集中于我国中小学幼这一年龄段。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与幼儿欺负行为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从理论上认识欺负行为的实质,从实践上为配合当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控制和消除学校中的欺负行为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幼儿欺负行为的发生、发展的表现形式有其典型的特点;幼儿欺负行为主要受到欺负者和受欺负者的家庭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欺负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家庭作为幼儿社会

3、化的最基本动因,对幼儿早期行为的塑造起了关键性作用。关于家庭因素与幼儿攻击性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已表明,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以及对幼儿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制等家庭因素都可能造成幼儿以后的高攻击性。这同样适用于幼儿的欺负行为。欺负他人的幼儿不仅成人后可能成为欺负者,而且有可能“培养”出欺负他人的孩子。关于这方面资料,许多研究已有所表述,文章就从大量资料中总结以下方面。 二、欺负行为概念的界定 (一)欺负是一种攻击行为,是故意造成对对方的伤害 欺负行为对对方的伤害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某些欺负是以踢打、推操、抢夺财物等形式出现,某些则以散布伤害性言语或社会排斥等形式出现

4、。欺负既可以由单个幼儿进行,也可以由多个幼儿进行。当一个幼儿重复遭受来自另一个或多个幼儿的负面行为时,这个幼儿就是在受欺负。负面行为是指有意造成或试图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或不适等,包括言语方面的伤害如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和起外号等;身体方面伤害的如踢、打、推操、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等;还包括做鬼脸或威胁的手势、有意从团体中进行排斥等方式。欺负行为具有三个典型特点:它属于攻击行为或故意伤害行为;反复和长期进行;人际关系之间以力量不对称为特点。欺负行为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起因,也可认为它是虐待的一种形式。 (二)欺负行为是系统的权利虐待 在社会群体中,总会通过力量、能力、个性、等级、地位等

5、形式形成权力关系,一种行为是否构成权力虐待要看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系统的、重复的和故意的权力虐待就叫欺负。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欺负行为可根据三个标准:1、该行为不是由受害者的挑衅引起的,而该行为却具有挑衅性;2、该行为重复发生。那些偶尔发生的或仅发生一两次的行为不属于欺负;3、力量的非均衡性。在通常情况下,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受欺负者对欺负者不具备有效的报复手段和条件。 因此,欺负行为最易出现于权力关系明确、且监督水平较低的社会群体中,不仅学校易出现欺负行为,许多社会群体如军队、工作单位、家庭都极易出现

6、此种欺负行为。 (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者对欺负行为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的研究者并不把取笑甚至是恶意的取笑看作是欺负行为。根据欺负的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可以把欺负划分为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两种类型。前者又可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和直接言语欺负。直接身体欺负是指欺负者一方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踢、抓、咬、推操、勒索、抢夺、破坏物品等:直接言语欺负是指欺负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形式直接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间接欺负是指欺负者一方借助于第三者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等,通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事实上它同样

7、会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持久的心理伤害。本研究认为欺负行为是攻击性行为的一个子集,但又不完全属于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把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与其他幼儿产生的矛盾都认为是幼儿的欺负行为,但他们的这些行为却还不能说成是攻击性行为,因为我们认为攻击性行为是情节比较严重而持久的行为,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三、家庭与欺负行为的关系(一)父母(包括幼儿的祖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欺负行为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实践及其对幼儿的情感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的,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

8、实质。研究者对父母的教养方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冷漠型。专制型的父母对幼儿要求严厉、缺乏应答性,权威型的父母要求严厉、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应答,放纵型的父母对幼儿应答但要求不严厉,冷漠型的父母既不应答幼儿而且要求也不严厉。 根据对幼儿的针对性跟踪调查表明父母为专制、放纵、冷漠型的幼儿与父母是权威型的幼儿相比,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父母为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要么攻击同伴,要么被同伴所攻击;同样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也倾向于表现出攻击性,尤其当父母对其攻击行为不加限制时;父母为冷漠型方式的幼儿容易表现出攻击与犯罪行为;父母表现出较多

9、权威方式的幼儿独立性较强,而且有很高的社会技能。 众多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欺负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和从家庭中获得的经验对幼儿和受欺负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卷入欺负的幼儿(不管是欺负者、受欺负者还是欺负/受欺负者),其父母通常是专制型的;那些具有高攻击性的欺负者大多来自高专制型、溺爱型或放纵型的家庭。在专制型家庭中,欺负者的父母用身体攻击和情绪攻击对待幼儿,而同时他们有放纵幼儿的行为。父母的暴力强制行为一方面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幼儿产生较强的权力欲,这些在家庭中深感无助的幼儿在幼儿园可能成为欺负者,以获得某种权力和对环境的控制感;而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则对幼儿行为缺

10、乏明确的限制,一方面易使幼儿缺乏是非感,另一方面又可能促成其依附的需要,但也有的研究发现,与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相比,欺负者认为其父母有较少的消极行为。 已有研究大多关注父母惩罚与攻击的消极影响,但也有一些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保护作用。例如,Rican等的研究发现,父母为权威型,并支持幼儿独立与自主性,他们的孩子从事欺负行为的可能性要小。但是,有关家庭成员和家庭互动过程影响幼儿攻击与欺负同伴的确切机制尚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讨。(二)家庭结构与欺负行为 家庭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指家庭的组织结构,大家都知道,现今有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有很多的家庭是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代同堂。这样的

11、家庭结构有好的方面,自然也有其不好的方面。像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做父母的就为了这一个孩子,什么都是提供最好的,一方面是给孩子提供了优惠的物质条件,但不好的方面也很明显,那就是溺爱。也许对于父母来说,也许在孩子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父母形成一个观念,给孩子最后的,孩子要什么都给他。可想而知,三代同堂以上的家庭结构,一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有,谁都迁就他,那么他希望在外面也是如此,这样的想法使孩子产生了欺负行为,他会为了抢一个玩具跟其他小朋友争吵,或是遇到比他更受老师欢迎的小朋友他会有嫉妒心理,这样产生了他对外面世界的厌恶,心里就会滋生欺负其他小朋友的念头,

12、长此以往,这样的幼儿就会在他的成长路上留下阴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幼儿在这样的呵护下不能适应外界的生活方式,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但他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他只知道依赖父母。这样的幼儿在成长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要看他们能否解决了。我们知道,现在大部分家庭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一些看法、做法不同,当然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学历也非常高,所以他们能非常好的掌握他们对孩子的爱和要求之间的度,所以他们的孩子发展状况很好。但有些家长就是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能成长为他们的骄傲,所以一直高要求的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在这种压力下成长的幼儿我发现他们

13、在幼儿园里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或者有什么不满就经常向大人发脾气。因为孩子幼小的心灵蒙受着外界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他们就会希望找别的小朋友或其他人来发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面提到的溺爱,由于父母的这种做法,使他们的孩子从小就以为他什么都有,只要他希望得到的,爸爸妈妈一定都会给他,这是一种错觉,让他产生对父母的依赖,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么很霸道,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要么很猥琐,经常受欺负。这些结果当然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家庭也会有上面提到的一些情况发生,所以我们也得受到重视。这里更需注意的是老一辈的教育观念问题,我们的父母应该多与长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沟通,才能

14、使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发展。(三)关于欺负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针对家庭教育的相关指导 从上述资料显示欺负行为或对立行为的产生总是由于幼儿在建立不信任或太过坚持自我或在学习合作中产生斗争而造成的,相信家长可以通过建立一种能提供一致性、有组织和清楚的期望值,行为极限和让幼儿有充分表达自我机会的环境从而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这种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而拥有自控力的幼儿可以很好的容忍很多的不满从而控制住自己将要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他们总是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从不同的心理角度分析不同的攻击性行为: 1有意识攻击。有意识的攻击可能是有帮助的或具有敌意的。学前期幼儿一般都是产生有帮助的有意识攻

15、击,因为通过这种行为的帮助他们可能就会抓住一个玩偶,推一下别人或打一下别人就是为了满足他的一个特殊的目标。有敌意的攻击是坚定的物质上的或语言上的以伤害他人身体或精神或破坏公共财物为基础的行为。寻找欺负行为产生原因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诸多动机。例如,幼儿的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不良行为,严重者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者说有些幼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的不合理,还有的幼儿如果感到不安全或不满又或者他们希望通过某种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时也会产生这种行为。还有些幼儿产生不良行为是为了炫耀他们的能力或想从其他幼儿那里得到些什么,又或者有些事使他们感到了不满,不管是他们自己真

16、正体验到的又或者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被同伴所拒绝或忽略的幼儿往往就会比那些受欢迎的幼儿显示出更多的欺负行为或对立的行为,而且对其他幼儿会产生更多的危险。 在采取行动前,家长应该弄明白幼儿为什么会表现出欺负行为或对立的行为。可能有几下原因:1、幼儿已经对充满挑战的活动感到厌倦还是还没准备好参与其中;2、幼儿比他实际年龄更成熟或根本不清楚他自己的能力;3、幼儿没有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创造性游戏或可操作性游戏来帮助他们缓解或释放他们过剩的精力;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布置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而且要会观察并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来发现幼儿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尽管幼儿表现出很多的动机,但是被及时制止却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行为可能在以后的交往中又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