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3103294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完美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主干梳理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西、和龙门碣石以北。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1)山东、山西: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江南:两汉时江南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但经济实力有限。3中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的特点。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人口纷纷南迁,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

2、境迅速恶化。(2)第二次南迁高潮:唐朝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大量涌入及其以南地区。(3)第三次南迁高潮:之际,靖康之变造成北方动荡,中原人口大举南迁。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的巨大潜力。2过程(1)初步开发:经过孙吴、东晋和的南朝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出现了像健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2)加速发展: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

3、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超过北方: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深化探究主题: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移的原因、流向和影响?讲史料材料一唐安史定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

4、均在今江苏境内)。太平广记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夫以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汴(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列传第七十练史料材料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州名苏州鄂州洪州饶州吉州开元户数6809319190554041406234381元和户数10080838618911294611641025州名衡州邵州泉州汉州开元户数135131233030754477元和户数180471800035571899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探

5、究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练出高分1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D逃避债务2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3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

6、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B山东著书风气盛行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4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5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A丝绸之路的衰落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D经济重心的南移干主干梳理参考答案知识点一:

7、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山东、江南2生产技术、畜牧区、农业区3不平衡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中原、长江流域、两宋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稳定、农耕经济2南强于北、文化重心、区域经济深化探究主题:(1)原因: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天灾人祸和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需要组织军民迁移。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2)流向:边民内迁: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北人南迁:由人口众#的黄河流域迁往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内民外迁:由内地流

8、向边疆地区,大多是由政府组织的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3)影响:口迁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高各民族的素质。促进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讲史料:导读: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练史料:探究:答案导致我国人口的大量南迁,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影响。练出高分1解析B两晋之际的人口南迁是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唐中期以

9、后的人口南迁是由于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人口南迁是由于靖康之变。故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战乱频繁。答案B2解析C我国古代是农业大国,农业(粮食生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所以,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意味着全国粮食供给主要依赖南方。A项只能说明江南粮食产量高;B项反映的是江南商业的繁华;D项说明江南棉纺织业的兴盛;只有C项“苏湖熟,天下足”能表明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答案C3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农书是对农业文明的总结,它是建立在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四大农书”三部出自山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山东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答案A4解析D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明朝,经济重心巳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答案D5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能力。政治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经济的发展,从唐至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