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县城排水现状调研报告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8MB
约14页
文档ID:473093503
县城排水现状调研报告_第1页
1/14

县城排水现状调研报告随着XX快速发展,城市硬化率大幅提高,XX排水管网建设整体情况却不容乐观截止2012年底,XX城区排水管网总长度为424km,各类市政井盖47085套,由不同管径组成排水管网,域内水源通过管网分别汇入三个污水处理厂(XX北污处理厂、XX南污处理厂、XX污水处理厂),城市排水管网密度为7.06km/km2,与全国城市排水管网平均水平相比(全国城市排水管网平均长度和密度分别为11212km,9 km/km2),XX城区排水管网总长度和管网密度均远远落后,XX城区排水管网历史欠账严重,加快排水管网规划建设和发展已刻不容缓本次调研以城区道路路面积水处、安置小区、污水排水户三类典型进行调研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强降雨时城区道路路面积水问题1、现状本次路面积水问题调研主要以其中开元路与板仓路交汇处堵点、漓湘路与板仓路交汇处堵点两个典型为调研对象1)开元路与板仓路交汇处堵点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粗实线闭合区域内,地面标高最低处位于开元路与板仓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该路口的标高为58.81降雨时,地面径流流向均汇集该路口对该闭合汇水区域内现场实际调查结果如下: 棠坡路:雨污水检查井共6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1座;雨水箅子共14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0处;开元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19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3座;雨水箅子共66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17处;板仓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14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2座;雨水箅子共41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6处;天华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17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3座;雨水箅子共47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9处; 该堵点汇水区域内雨污水检查井总计56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9座,淤堵率为16.1%;雨水箅子总计168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32处,淤堵率为19%。

2)漓湘与板仓路交汇处堵点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粗实线闭合区域内,地面标高最低处位于漓湘路与板仓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该路口的标高为47.57降雨时,地面径流流向均汇集该路口对该闭合汇水区域内现场实际调查结果如下:路华天路仓 板路昌寿路阳湘漓路向向阳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16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2座;雨水箅子共56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24处;漓湘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25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3座;雨水箅子共53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16处;寿昌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11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3座;雨水箅子共23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9处;板仓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10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2座;雨水箅子共25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7处;天华路段:雨污水检查井共12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1座;雨水箅子共28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11处;该堵点汇水区域内雨污水检查井总计74座,存在淤堵情况的有11座,淤堵率为14.8%;雨水箅子总计185处,存在淤堵情况的有67处,淤堵率为36.2%2、原因分析从以上两处路面雨水堵点的现状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部分雨水管网设置不合理,排水主管道位于车行道中间,且雨水检查井设置间距较远,雨水箅子普遍设置为Φ300管径沿车行道边线串联排水,坡度较缓处容易造成淤积堵塞,一个堵塞造成沿线串联的几个雨水箅子排水困难。

2)以上两堵点处地势低洼,上图所示区域内,雨水箅子设置较少,强降雨时,区域内路面疏水能力较弱,降水大部分汇集至堵点处,造成堵点处路面积水严重;3)以上两堵点及附近区域内雨污水检查井及雨水箅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淤堵塞情况,降低了雨污水疏水能力,也是造成强降雨时路面积水的重要原因之一;4)原有路面沥青罩面改造中,改变了原有路面的纵横坡度,使得部分雨水箅子没有位于该汇水区域内地势低洼处,造成路面积水;5)雨污水排水管网系统中所有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道,管网内摩擦力较大,雨污水冲刷自净能力较小,容易造成雨污水管网的积淤、堵塞,造成路面积水;6)洒水车在冲洗道路过程中形成的泥沙流入雨水井形成淤泥二)污水排水户接入市政管网的问题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XX城区污水主要来源为楼盘、住宅小区、餐钦、洗浴城、洗车场等本次调研主要争对楼盘污水集中接入市政管网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城西圆梦完美生活楼盘:该楼盘位于城西,建筑面积有18万平方米,住户1208户,每天污水量为725立方米由于该楼盘进行市政接入点设计时,未对本楼盘的实际排水情况以及周边市政污水管网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设计的排水接入点不满足污水接入市政的要求,且设计方案未上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审查;施工随意性大,规范性不强。

如楼盘集中接入市政管网前的污水井设计不满足排水要求,管网的疏水能力不强,施工完后接入井的模板未拆除直接排水等问题最终造成该楼盘污水市政接入点处经常淤堵、反水,导致楼盘附近街道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周边卫生环境、周围居民及商户的生产生活调研情况如下图所示:(三)安置小区排水问题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XX城区存在较多的安置小区,如XX安置区(一区至六区)、灰埠小区、松雅小区、城东小区等安置小区人口众多,小区建设时雨污水系统规划建设欠合理,雨污水未分流,安置小区无物业管理,排水设施管理较差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XX二区,本小区内排水管网总长度为14357米,检查井437座,雨水箅子748个,化粪池53个对本小区内的检查井、雨水箅子及化粪池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雨污水检查井抽样调查50个,存在淤堵情况的有9个,淤堵率18%;雨水箅子抽样调查200个,存在淤堵情况的有58个,淤堵率29%;化粪池抽样调查20个,存在未清掏情况的有20个,未清掏率100%调研情况如下图所示:2、原因分析1)XX二区排水设施大部分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设计建设标准低,主排水管径小,流量小,管道坡度系数小,排水管道大部分为600毫米以下管径,有的仅为200毫米。

安置小区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一遇较强降雨,便出现严重积水,造成内涝2)管道质量差,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时间一长,管道破损,地面塌陷,无法排水,污水横流;未做垫层直接敷设,导致管道沉降;管道接口没有做填料或填料质量差导致接口不严开裂,形成污水跑漏、漫流现象;施工完后没有清场,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净,模板未拆除,成为堵塞点3)一些商户将本应该倒入垃圾桶或者进入排污管道的垃圾倒到雨水井中,致使管网频繁被堵,一年之中需要多次疏挖,遇到雨水集中或疏挖不及时,就会形成积水二、解决的建议1、规范排水户接入市政管网行为1)建议楼盘、住宅小区、餐钦、洗浴城、洗车场等排水用户的市政接入点由市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建设费用排水户提供或财政拨款;2)市政接入点由排水户自行负责建设时,市政接入点的设计方案应上报市政管理部门审批;施工建设时,市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管控;建设完成后,应由市政管理部门验收通过,方可排水2、合理规划设计,分阶段实现老城区雨污分流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即抵御0.5—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

建议在今后规划建设过程中,以超前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的眼光,按3-5年暴雨重现期进行设计县城已对新建道路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建设,在已建成道路及老城区还未实现雨污分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改造,逐步建立雨污分流,多渠道、多出路,分散排放的排水体系3、精细化管理,改善城区堵塞现状 1)定期清淤,实行常态化清淤管理对城区道路及安置小区管网、检查井、雨水箅子、化粪池等设施进行全面清掏,每年实施两次定期清淤方案,做到清淤常态化、制度化;对排水管道危害大的行业(如餐饮业)加强监督管理,避免生活垃圾向排水管道倾倒的行为使现有排水系统保持最强排水能力2)进行老城区管网改造,解决道路积水点由于老城区管网修建年代久远,对部分管道管径偏小、损坏的进行更换;对沉降、错位、接口不严的进行维护维修;对雨水井和污水井达不到留泥沉淀要求的进行整改3)建议在堵水区域内主干道两侧适当增加雨水箅子及检查井,增强道路的排水、疏水能力,尽量做到各道路雨水自行疏散,防止雨水汇集至低洼处集中疏散;在原有道路工程进行改造时,最好对原有路面管网同时进行改造,重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新型的排水管材进行路面施工时,应结合原有排水管网或新建排水管网对路面纵横坡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路面疏水能力。

4)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排水管网的维护资金问题是制约下水管网维护功能改善的根本问题增加下水管道维护资金,用于每年两次的定期清淤和老城区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市政排水工程设施,为城市升级做好基础服务,造福于民,保证城区管网畅通和设施的正常运行4、开展城区排水系统运行状况检测,建立城区排水系统GIS 数据库 XX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不一、结构复杂, 排水管网错综复杂, 造成管道存在种种病害和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排水管道的正常运行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影响,本次调研只是采取典型抽样调查,建议开展城区排水系统运行状况检测,建立详细的排水管网数据库并实时监控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国外很多城市构建了基于GIS 系统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 这为XX提供了很好的借鉴GIS 系统与分布在管网内部的传感系统结合, 及时通过数字信息储存地下排水系统的综合情况建立统一、标准、系统的资料库,这是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一环,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定位、有效地为城市建设、减灾、防灾等系统服务5、采用路面新技术,改善路面积水 透水型路面系统作为一种环保型道路建设技术,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地面透水能力,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排放,避免雨天路面积水,杜绝雨雾现象,缩短刹车距离,提高行车安全系数,降低夏日路面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优点。

XX城区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瞬间暴雨造成的路面积水现象XX城区夏季降水经常出现瞬间暴雨的情况,现有的市政排水系统无法快速有效地处理暴雨量级的降水,造成短时路面积水透水沥青路面是一种以具有相互连通孔隙的开级配粗骨料沥青混合料为磨耗层的路面结构它的工作原理是:降水立即下渗,通过透水层到达防水层的表面,然后从防水层侧向排到路面边缘收水系统中这样,整个路面就像是一个大的收水井,能够比普通的排水方式更加快速的吸收降水,从而消除了带来诸多行车不利作用的路表水膜,显著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并且很大程度缓解XX城区夏季由于瞬间暴雨造成的路面积水现象;同时,通过相关测试数据显示,开级配的透水沥青路面比普通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路面噪声降低3—5分贝,减轻了城市噪声污染,也缓解了交通与人居之间的矛盾 但考虑到透水型路面造价高,建议先应用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厂区附近车行道路面铺设,再根据XX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推广6、提高城市绿化率目前, 沥青和水泥地面成为城市建成区的标志,大量不渗水地面的出现, 人为地阻绝了大自然的水循环相反, 森林里面, 雨水降落到地面, 首先是被土壤吸收, 等到土壤饱和后才会出现地面水流汇集,流淌到山涧溪流, 这不仅大幅度削减了洪峰流量, 而且涵养了宝贵的淡水资源。

从自然界角度来说, 要想彻底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就应该充分发挥植物蓄水的作用因此更现实的做法是, 提高绿化率,并选择用透水材料来铺设城市的地面(例如在公园、人行道、绿化带内采用石子小路、丁步等), 让城市地面能够像人呼吸空气一样呼吸水分, 这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排水及内涝的有效办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